東晉僧。東阿(山東)人,俗姓王。生卒年不詳。少時遊學伊、洛之間,晚年則遊歷徐、兗。師容貌甚黑而識悟清遠,與洛下之沙門道經齊名當世。道經耳甚長,時人每稱(大五○·三六九中):「洛下大長耳,東阿黑如墨。」每有問題請示於師,師必酬答圓滿。資性虛通,澄審而有思力,每登講席,必學徒雲集。師喜誦法華、小品般若等經。著有涅槃略記、大品旨歸、達命論、諸法師誄等書,及維摩、思益二經之註解,然多流傳北土,不見於江南。劉宋元嘉(424~453)年中示寂,世壽六十餘。[梁高僧傳卷七、釋氏六帖卷十、六學僧傳卷二十一] p6057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須摩題】 大論云:此雲妙意,亦好智,亦好意。彌陀經云:阿彌陀佛所居國土,名須摩題。...四禪之一,即色界二禪天的禪定,其境界是定心細微,無尋伺的心所,於三受中只有喜樂的二受。...(術語)混然而不可區別彼此也。止觀一曰:無相之境,無緣之智,智境冥一。名玄第四曰:冥是混一之義。...梵語 vande。又作漫提。意譯為禮拜。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大二○·二一一下):「行人面於西,漫提自在王,次...【彼所受識】 p0800 無性釋四卷一頁云:彼所受識者:如後當說是色等六外界。...觀佛三昧之別名。一心稱佛名號叫做口稱三昧;觀念淨土之依正二報,叫做觀佛三昧,或定心三昧。觀念法門說:若得定心...(一)智慧之相,即指佛之光明。佛之光明,係佛智顯現於外之相貌,以智慧為其體。大智度論卷七(大二五·一一三上):...(術語)清淨之佛國也。維摩經佛國品曰: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觀無量壽經曰:必生淨國。淨土論註曰:淨...指同時普見一切諸佛之三昧。普,普遍之意;等,齊等之意。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九上):「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論議者,若於是處無有顛倒,解釋一切深隱法相,以無顛倒一切法相論議經等深隱義故。 如是契經等十二分聖教三藏所攝...與「佛見法見」同義。指為佛見與法見所束縛而無法解脫。即對佛之教誨執著不舍,未能解脫之意。蓋佛、法原為最高最尊...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善人和善根人,什麼叫善根人他曾經修過行,曾經見佛聞法持戒,這就是他的善根,他有這個善根就有相續,今生聞到佛法...會得了,一切處都是道,會不了的,就被時光境界轉,這裡不如法,那裡不適意。只見境風浩浩,摧殘功德之林;心火炎炎...一、佛教對人類意識的分析 佛教把意識分為心、意、識,三個彼此相關的名詞。 心,有真、妄。妄心是指煩惱,真心是講...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現在有大德,某大德公然提出來,跟他弟子講說 :小...人生就如同一幕話劇,有開場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聲,不可能平平坦坦,一帆風順。人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因果法則是宇宙人生的客觀規律。無論是否學佛,每個人都生活在因果法則中。大到天體運行、山河易位,小到一草一木、...佛教的大綱,不外乎五宗。這五宗是:律,教,禪,密,淨。律是佛法的根本,嚴持淨戒,以達到三業清淨,自性圓明,五...寒山頂上月輪孤,照見晴空一物無, 可貴天然無價寶,埋在五陰溺身漚。 因眾生不識本心,所以,世尊以無盡悲心示種...
慧靜
【佛光大辭典】
上篇:慧縛 | 下篇:慧睿 |
與「應化無方」之義同。謂佛菩薩為救度眾生而應現化身之妙用,無礙自在,無時而不現,無處而不顯,即應化之神力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