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台宗入十乘觀法之前加行之二十五方便五科中之第四。指調節飲食、睡眠(此二種屬定外之外調)、身、息、心(此三種乃入定時之內調)等五事。又稱調五法。即:(一)調節飲食,謂食若過飽,則氣急身滿,坐念不安;食若過少,則身羸心懸,意慮不固;食穢濁之物,則心識惛迷;食不宜於身之物,則引發宿疾,故飲食當慎,不飢、不飽,調和適當。(二)調節睡眠,眠若不全,則心神虛恍;眠若過多,則廢修行,空喪功夫,沉沒善根,故戒眠當慎,不節不恣。(三)調身,謂身之姿勢要正,無論半跏趺坐、全跏趺坐,必順坐法之規定調身,使之不寬、不急。(四)調息,謂調和氣息,遠離風、喘、氣三種不調之相,綿綿而若存若亡,使之不澀不滑。(五)調心,指調伏亂念,若心沈,念應止鼻端;若心浮,則安心向下,使其不沈不浮。調和此五事,一如世間陶師之製造眾器,首先調和陶土,使其不強不軟,再取造器物。有志於十乘觀法之修行者亦然,首先調和五事,使生三昧,繼而達其生慧之目的。[摩訶止觀卷四上、卷四下、止觀輔行傳弘決卷四之一、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二、法界次第初門卷上之上] p6164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古譯。往生論註曰:佛所得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為正,三...【補特伽羅所依】 p1246 瑜伽九十九卷十一頁云:若依施主、軌範、親教、諫誨憶念教授教誡說正法者,而得安住;應知...(譬喻)生死界為凡夫好游之所,又為菩薩游化之所,猶如園觀。故名為園。往生論註下曰:示應化身,回入生死園煩惱林...為密教所說阿彌陀如來定印之一。略稱最勝三昧耶印。又稱法界定印、除散亂心印。據守護國界主經卷二載,此印之印相,...亦名:誦戒、說戒羯磨不得執讀 子題:比丘五夏不誦戒羯磨盡形不得離依止、五夏不誦戒羯磨盡形不得離依止、白讀 含注...【五心】 意識與前五識任何一識俱起,同緣外境,發生了別作用時,順次生起的五種心念,曰五心。即:一、率爾心,謂...(界名)Uttaramantriṇa,中洲之名。譯曰上議。八中洲之一。見俱舍頌疏世間品。...(術語)善良之福田,謂三寶也。以供養三寶則生無量福利故也。無量義經曰:是諸眾生大良福田。行事鈔下三之四曰:經...【妙行清淨寂默差別】 p0701 大毗婆沙論一百十七卷十六頁云:問:妙行、清淨、寂默、有何差別?或有說者,名卽...大乘菩薩之五十二種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此等菩薩之階位,諸經論所說不一,如華嚴...謂苦樂等一切果報非存乎偶然,係由善惡之業力所感而來,故稱業感。即由善惡之業因,感苦樂之果報。[俱舍論卷十一、...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我們看第三個意業。前面是身口,身口當然是共於五戒的,這個意業就不共於五戒了。我們看看它的內涵。 這個意業的調...法國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家境清寒,長大後嫁給一個公務員,對她的家庭而言,這已經算不錯,但婚後她卻天天悶悶不樂...有一個愚癡的人,每天都悶悶不樂!鄰居看他這麼不快樂,就問他說:你每天都鬱鬱寡歡、不說話,有什麼心事嗎?他說:...眾所周知的傷仲永,通過講述一個五歲便可指物作詩,天生才華出眾的神童仲永,因後天不學習和被父親當作賺錢工具而淪...淨土宗是一種佛力加被的法門,如果按照密宗的說法,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淨土宗修行的特點,簡單的說就是要你能...曾國藩在擔任禮部侍郎期間,開辦了一個專講理學的講堂。京城中不管是滿族權貴還是漢族官員,都慕名前去聽課,其中就...問: 學佛和做人貴在真誠二字,可是怎樣才能算真誠呢? 大安法師答: 做人要有真誠心,如果帶著虛偽的心來做人做事...(一)妙清淨:至心持咒,身口意三業就能清淨,誠意誦持,易得成就清淨明體。 (二)妙去病:至心持咒,輕重及難治...
調五事
【佛光大辭典】
上篇:諂曲 | 下篇:調牛聚落 |
人生有五種因,言五因者: 一、生因 即惑業。謂眾生依惑業而生此身。 二、和合因 如善法與善心和合,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