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以龍腦樹材所製成之缽。後轉指僧人持律謹嚴。據東坡集卷三十三宸奎閣碑載,宋代禪僧懷璉(1009~1090)一向持律甚嚴,仁宗曾賞賜龍腦缽盂,懷璉即於使者之前焚燬缽盂;並謂出家人依法著壞色衣,以瓦、鐵等為缽,龍腦缽不如法,故焚之。使者乃歸朝稟奏,仁宗極為欽重。是為僧人持律嚴謹之典。 p6393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Kalanos)梵名 Kalyāna。乃西元前四世紀中葉僑居印度,歸依佛教之希臘人。僑居印度之希臘人,為求道而皈依佛門出...(名數)法佛報佛化佛也。即三佛菩提等。【又】太平之佛鑒禪師慧勤,龍門之佛眼禪師清遠,天寧之佛果禪師克勤。此三...菩提樹。菩提華譯即是覺。世尊在畢波羅樹下成菩提,故稱其樹為菩提樹。...即貪著愛樂五欲之境而不能出離生死輪迴。貪與愛為異名同體。貪,梵語 rāga,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指欲...(譬喻)五欲之法害人,故譬如箭。唐華嚴經淨行品曰: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穩。【又】(物名)欲金...(術語)獨一無二之法門。六祖壇經曰: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惠能曰:...【清淨佛土相】 p0961 攝論三巻二十頁云:復次諸佛清淨佛土相、云何應知?如菩薩藏百千契經序品中說:謂薄伽梵、住...(術語)對化土之化身而言。謂住於真實報土之佛之真報身也。...亦名:攝僧初大界結法、結初大界法、大界結法、人法二同界結法 隨機羯磨·諸界結解篇:「結初大界法。時四方僧集會...又作沐澡、澡浴、洗浴。即以水、湯、香水等洗淨身體。自古以來,印度人即認為以恆河之水沐浴,能去除污垢、罪障。對...(術語)謂有頂地之惑也。又云非想之惑。有頂地為三界九地中之最上地,此地所起之惑,有見惑修惑之別,其中見惑,雖...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
希望我們的道友你讀哪部經的時候,哪部經都告訴你修行的方法,也告訴你修行的次第。都有修行次第的,哪部經裡都有。...何謂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義應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人是真正不願意隨業飄流的人。有一句話:隨緣,常常被人誤用、...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 什麼叫小心呢?...
在人生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觀念要正確,能夠如此,道路就不會有所偏差,否則,理想的目標就很難...
作得生想是很好的念想,我一定能往生,我決定能往生。那不要以為,哎呀,這個話我不敢說,好像是不是讓人覺得我很傲...
我們要深信在這個五濁惡世,舍去念佛法門,絕對不可能得到救度,要有自知之明。 通過對自我的解剖,對所處環境的觀...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沒有做和尚,說不定已經做了木匠。衹要我拿起工具做日用品,就會毫無雜念,樂此不疲。做成一件...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鎮江的金山禪寺,由住持法磬禪師作陪,站在山頭上欣賞長江的風光。 乾隆看見江上熙來攘...
龍腦缽盂
【佛光大辭典】
上篇:龜藏六 | 下篇:優缽羅地獄 |
【不放逸修習】 p0330 雜集論十卷三頁云:不放逸修習者:謂為對治舍諸善軛隨煩惱。舍善軛者:由放逸過失故;於所造...
卡拉諾斯
三佛
覺樹
貪愛
欲箭
不二之法
清淨佛土相
報土真身
攝僧大界結法
沐浴
有頂惑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你福報大,智慧不大,有什麼用
佛教徒是不甘於受命運撥弄的人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苦難輪迴不堪 心靈深處探求解脫

淨土法門要常作得生想

五濁惡世,非念佛法門不能得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