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七卷。南宋法雲著。為佛教之梵漢辭典。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四冊。始作於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收集資料前後歷二十年,再經增刪整理而成。其內容系將佛典中重要梵語二○四○餘辭,類別為六十四篇,而加以解說。各篇開頭均有總論,敘述大意,次出音譯梵文,並一一舉出異譯、出處、解釋。所據資料,除經論外,另又旁采音義、註疏,或由其他之佛教著述(如宗鏡錄)轉引而來。此外亦引用世書經史之類,舉出作者姓名、稱某說等等。引用書籍多達四百餘種,作者百餘人。
本書解釋梵文,與一般音義以說明譯義為限者不同,對較重要之名相,以天台宗之解釋為主,詳加論釋;對歷代重要譯家亦有專篇記載。本書保存一些有關翻譯之理論,如卷首特載玄奘提出之五種不翻(大五四·一○五五上):「一、秘密故,如陀羅尼。二、含多義故,如薄伽梵具六義。三、此無故,如閻淨樹,中夏實無此木。四、順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而七迷之作,乃謂釋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義,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正遍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無上正真之道無以為異;菩提薩埵,名大道心眾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此文未見於他處。玄奘、義淨新譯之經論,其名相音譯多異於舊譯,而謂舊譯訛略;本書則以為新舊翻譯所以不同者,僅因時地差異、方言有別而已。本書與釋氏要覽、教乘法數合稱「佛學三書」,為初學者所必讀。另有二十卷本收於明藏中。[大明三藏聖教北藏目錄卷四、閱藏知津卷四十三、增補諸宗章疏錄] p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