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心所法」而言,指六識或八識之心王。楞嚴經卷一(大一九·一○七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 p669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指彌陀之教。淨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稱。迦才淨土論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規,盛乎西土;一九之教,...機與法之併稱。機,根機;法,教法。法為能被、能化、所信,即法能被機,能化機,為機所信受者;機為所被、所化、能...(一)(1597~1670)明末清初僧。金陵人,俗姓郭。字溪堂。號隋山,又號菽庵、耦餘、藕漁,晚號南屏隱叟。七歲茹素,...(物名)同於歡喜丸。供歡喜天者。又持於歡喜天之手者。...為華嚴宗顯示「事事無礙圓融」的義門之一。異體,為「同體」之對稱;相即,為「相入」之對稱。依因六義中之「待緣」...(術語)謂彼此事物,互相融入,而無乖隔,如數多之燈光相和也。就差別之諸法,而論圓融無礙之義,由於相即與相入之...(一)五種觀法。即:(一)真觀,謂觀真諦之理而斷見思惑之空觀。(二)清淨觀,謂於既除見思惑之清淨身,斷塵沙惑之假觀...印度之貴族制度溯自西元前一千年頃,印度雅利安人自旁遮普漸向東遷移,直至朱木那河、恆河中間,佔據土地最肥沃之中...梵名 Buddha-hrdaya-dhāranī。全一卷。又稱諸佛心經、諸佛心印經、諸佛陀羅尼經。唐代玄奘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比喻禪林師家與學人二者之機宜相應投合。學人請求禪師啟發,譬之如啐;禪師啟發學人,譬之如啄。據禪林寶訓音義載,...【法性之所拘執】 p0764 瑜伽十三卷四頁云:云何法性之所拘執?謂觀下地為粗法性:觀於上地為靜法性,寂靜微妙...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蘊中無我,不知蘊亦是空。執境為有,唯欲避境趨寂。故聞淨土化生,心不喜樂。如諸聲聞,不見舍...在印度餐館中,每三位食客中就有一位素食者。素食者不僅有健康上的考慮,還有著深刻的宗教思考。素食者經常說,你就...佛教善於講故事,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作為生命體驗者,都有各自的精彩,當我們在經典中讀到種種譬喻,是否能由事入理...合十,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 合十對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菩薩要善調自己的瞋心,因為瞋心的活動,對眾生的傷害、對佛教的傷害都是相當的重大,所以菩薩應該要修「忍」辱波羅...(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化,推展到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淨化,始能落實、普遍、持久。...人的生命在呼吸間,但我們不能只是知道會死,我們要好好地活。因為知道會死,所以我要珍惜每一天。如果我有對不起的...如果一個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麼樣的妄想,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語言。有了這樣的語言,慢慢就會付諸於行動,行為做多了...
識心
【佛光大辭典】
上篇:識 | 下篇:識牛 |
【煩惱假實分別】 p1194 瑜伽五十五卷八頁云:問:是諸煩惱、幾世俗有?幾實物有?答:見、世俗有。是慧分故。餘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