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阿毗達磨辭典 > 正文
對全體作一敘述,稱為通申;對特殊一事件申訴者,則稱別申。將通於諸經教義集顯之論,稱為通申論;特別對一經教義作...(術語)唯識宗所立所緣緣之一。以名間接所緣之境。即對於相分之本質也。...【慧財】 p1318 瑜伽八十三卷六頁云:言慧財者:謂能招引一切自在最勝富貴,隨獲自心自在轉故。 二解 集異門論十六...禪林用語。意謂佛祖所傳之法,並非秘密者,而繫在自己之身邊。無門關第二十三則(大四八·二九六上):「汝若返照自...【集法忍】 集,即招集之義。謂觀欲界集諦,見、思之惑,真如理顯,生無漏法忍,是名集法忍。見惑者,謂意根對法塵...(術語)讚歎佛德之偈文也。彌滿於經中。禪門之疏及迴向之首,以聯句或四句偈嘆佛德,謂之嘆佛。祝聖迴向之首曰:巍...西國之法,以錢財或莊田布施寺院,限七僧常供齋食,稱為七僧齋。[俱舍論光記卷十八] p113...迦毗陀,梵語 kapittha,或 kapitthaka;巴利語 kapittha, kavittha,或 kapitthaka。又作迦毗陀樹、迦卑他樹、劫...【彼果智體】 p0800 攝論一卷二頁云:三種佛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說名彼果智體。...(名數)即九想。...佛教之別稱。乘,運載、乘物之意,比喻為能運載眾生至解脫之岸的教法、法門。佛教之教法以觀照、省察、體悟眾生清淨...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聖八關...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
第九,業重可否往生疑 問:求生西方固所願也,但我下劣凡夫,罪業深重,福善輕微,如何容易得生安養? 答:餘門學道...人生在世,為貪戀財色名食,汲汲營營。時刻不斷,爭名奪利。勤勞者爭得多,懶惰者爭得少。爭得多、爭得少,全都活不...
《佛祖統記》云:毗沙門天王太子哪吒,復告師曰:時當像末,不修禪誦,但起伽藍,恐非比丘之正業。(卷二八) 哪吒...問: 弟子想恭請佛像到自家佛堂供奉,怎樣請才比較如法,到佛具店直接請可以嗎?請了還要到寺院請師父開光才可以嗎...慈雲寺每年冬季為紀念彌陀誕辰都要舉行念佛七。今年的佛七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來參加法會的居士不少,據說有二百多...有句老話說的是:舉頭三尺有青天。還有:頭頂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進一步,話更重,道是人可欺,天不可欺。...遇到不順利時,你通常怎麼想?或者說,你覺得哪一種思考,會對工作比較有幫助?同一件事情,你用不同的心態去面對,...
與人相處發生問題時,可以當成是對我們智慧的一種考驗,讓我們學習運用智慧、慈悲來互相調整,也讓我們思考︰要如何...
蘊次第
【阿毗達磨辭典】
問何故諸蘊如是次第?答由識住故,謂四識住及識,又前為後依故,如其色相而領受故,如所領受而了知故,如所了知而思作故,如所思作隨彼彼處而了別故,如其色相而領受者,謂由隨順樂受等根境二力故,樂受等生,如所領受而了知者,謂隨所受取諸相故,如所了知而思作者,謂隨所想造諸業故,如所思作隨彼彼處而了別者,謂隨所作業於諸境界及異趣中識轉變故。又由染污清淨故,謂若依是處而起染淨,若由領受取相造作故,染污清淨,若所染污及所清淨,由此理故說蘊次第。若依是處起染淨者,謂依有根身,若由領受者,謂由有染無染等受,如其次第染污清淨,若由取相造作者,謂由如理不如理轉故,如其次第染污清淨,若所染污及所清淨者,謂心有粗重無粗重生故。
上篇:增上 | 下篇:緣起 |
【如來色身隨諸眾生所樂示現】 p0585 佛地經論五卷十二頁云:隨諸有情樂見如來色身差別,如來示現如是色身。如...
通申別申
疏所緣緣
慧財
密在汝邊
集法忍
嘆佛
七僧齋
迦毗陀樹
彼果智體
九想觀
心乘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下劣凡夫,罪業深重,福善輕微,如何得生安養
蠢動含靈,皆具佛性

何為比丘的份內事
大安法師:佛像、念珠、法器如何開光
惟賢長老《殊勝的淨土法門》
常懷敬畏之心
心態不同,結果也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