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阿毗達磨辭典 > 正文
又稱響堂山寺。分為南北兩窟,北響堂位於河南武安縣,南響堂位於河北磁縣,相距約十五公里。響堂山因洞內拂袖即能發...為阿彌陀佛畫像之始傳者。據道宣之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中載,天竺雞頭摩寺之五通菩薩,曾往安樂世界求請彌陀之形像,...又作提婆五邪法。即佛世時,提婆達多所說之五種邪法。提婆以此五種邪法破和合僧,在五逆罪中為最重罪。此五法諸書記...慈悲與忍辱之合稱。證道歌(大四八·三九六上):「觀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有心位】 指心識在生起作用的狀態下,稱『有心位』,為『無心位』的對稱。據《瑜伽師地論》卷十三所舉,無心睡眠...【非學非無學見與非學非無學智】 p0722 發智論七卷十七頁云:云何非學非無學見?答:眼根、五見、世俗正見。雲...指佛教之在家信眾,於世俗生活中所從事之信仰活動。於印度,自佛陀住世以來,佛教徒中,除比丘、比丘尼之出家教團外...為密教阿闍梨所傳曼荼羅、胎藏圖像中,列於遍知院之菩薩。其形像為向右方豎右肘,手上仰,伸拇指、食指等,屈其餘三...【讚勵】 p1472 瑜伽八十一卷九頁云:讚勵者:謂彼有情、若於所知所行所得中、心生退屈;爾時稱讚、策勵其心;令於...(術語)亦為二種闡提中第一種之稱。因誹諦大乘法斷滅一切之善根者。...(術語)法身菩薩受界內之生,利益有情者,原用六道古業之種子也。大乘止觀曰:若作菩薩自在用時,以悲願力故用彼古...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這個名是假名。用這個假名,裡面要含攝實相的功德、度化眾生的...臨終時是否必須有正念才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提法本身就有點模糊。你這個正念是指什麼呢?如果你這個正念是指臨命終...各位尊敬的護法居士大德,每年的九月份,也就是水陸法會前的一個月,我們都會召開義工大會。這二十年來,承蒙這些舊...為什麼學佛要先從做人下手?太虛大師說,學佛先學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譯,意譯是覺悟的人,並...1、合十 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對佛法信眾言,這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本經有十事奇特,為眾經所無: 1、化主不可思議: 一般經典或佛陀自說,或四佛共說,而《法華》則是十方三世諸佛並...學道(唐龍牙居遁禪師) 夫人學道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 無心始體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亦休。 [賞析] 貪是學道的根...過去,有位智光長者請佛陀為大眾宣說出家與在家之勝劣,佛以譬喻為說出家之殊勝。 佛言:善男子!出家菩薩觀三界內...
支分建立
【阿毗達磨辭典】
支分建立者,謂初靜慮有五支,何等為五?一尋、二伺、三喜、四樂、五心一境性。第二靜慮有四支,何等為四?一內等淨、二喜、三樂、四心一境性。第三靜慮有五支,何等為五?一舍、二念、三正智、四樂、五心一境性。第四靜慮有四支,何等為四?一舍清淨、二念清淨、三不苦不樂受、四心一境性。問法有無量,何故唯立尋等為支?答對治支故,利益支故,彼二所依自性支故,由此三種支分滿足不待餘故。初靜慮中尋伺二種是對治支,能斷欲界欲恚害等尋伺故,喜樂二種是利益支,由尋伺支治所治已得離生喜樂故。心一境性是彼二所依自性支,依止定力尋等轉故。第二靜慮中內等淨是對治支,由此能治尋伺故,喜樂是利益支,心一境性是彼二所依,自性支義如前說。第三靜慮中舍念正知是對治支,由此三能治喜故,樂是利益支,心一境性是彼二所依,自性支義如前說。第四靜慮中舍清淨念清淨是對治支,由此二能治樂故,不苦不樂受是利益支,心一境性是彼二所依,自性支諸無色中不立支分,以奢摩他一味性故。
上篇:智者於緣起善巧 | 下篇:正行 |
信心者,信受所聞所解之法無疑心也。能深信樂諸法實體,三寶淨德,世出世之善根,使心澄靜,謂之信心。學道之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