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單言化主,或單言街坊。
忠曰:「勸化市廛街坊,索得檀施,以為大眾供料者。」
古德曰:「《東山外集·多送街坊頌,蓋到處若不持師家送偈,則人疑為贗索,故必作頌送之。」
《敕修清規》云:「化主,凡安眾處,常住租入有限,必藉化主勸化檀越,隨力施與,添助供眾。其或恆產足用,不必多往,干求取厭也。」
慈覺〈龜鏡文〉云:「為眾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又云:「忖己德行,全缺應供,所以報街坊化主也。」又云:「臨財不公,宣力不盡,非街坊化主所以供眾也。」又云:「不念修行,安然受供,非所以報街坊化主也。」
覺浪大師《尊正規》云:「予嘗謂化主是門外知賓,知賓是門裡化主。蓋法不孤起,仗緣方生,所謂諸法性無常,佛種從緣起。」
《五燈會元?芙蓉楷禪師章》云:「示眾曰:『山僧行業無取,忝主山門,豈可坐費常住,頓忘先聖付囑?今者輒敩古人為住持體例,與諸人議定:更不下山,不赴齋,不發化主,唯將本院莊課一歲所得,均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用之,更不隨人添減。可以備飯則作飯,作飯不足則作粥,作粥不足則作米湯。新到相見,茶湯而已,更不煎點,唯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務要省緣,專一辦道。』」
《聯燈會要》云居舜禪師章》云:「師自洞山如武昌行乞,首謁劉公居士家。居士高行,為時所敬,意所與奪,莫不從之。師時年少,不知其飽參,頗易之。居士云:『老漢有一問,上人語相契即開疏,如不契,即請卻還。』遂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云:『黑似漆。』士云:『磨後如何?』師云:『照天照地。』居士長揖云:『若恁麼,上人且請還洞山。』拂袖入宅。師 懡?,即還洞山,山問其故,師具言其事,山云:『你問來,我與你道。』師理前問,山云:『此去漢陽不遠。』師進後語,山云:『黃鶴樓前鸚鵡洲。』師於言下大悟,機鋒不可觸。」
《希叟曇禪師錄·為元街坊下火》云:「赤腳走紅塵,全身入荒草,本命元辰都失了,掀翻海岳覓無蹤。」
雲峰悅在大愚為眾乞飯。見於〈堂司〉處。
天竺亦有化主儀。《付法藏因緣傳》云:「於東方國,有族姓子,信樂佛法,出家學道,善能營事,無不成辨。經歷多時,便生疲厭,即往尊者憂波鞠所。尊者觀察,知此比丘為福未具,故不得道,即令為僧遊行教化。受教入城,處處求索。有一長者,見而問之,答言:『長者!尊者鞠多使我教化,今此城中,誰是篤信?』長者復言:『慎勿餘去,一切所須,當相奉給。』即為辨具。比丘得已,於上座前持食長跪,一切眾僧皆為咒願,咒願已,竟成阿羅漢。」
《雜阿含經》云:「尊者大目犍連言:『我於路中見一大身眾生,以熾然鐵鍱以纏其身,衣被床臥悉皆熱鐵,炎火熾然,食熱鐵丸,乘虛而行,啼哭號呼。』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於此舍衛國迦葉佛法中出家作比丘,為眾僧乞衣食,供僧之餘,輒自受用。緣斯罪故,已地獄中受無量苦,地獄餘罪,今得此身,續受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