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粥飯時,行益飯羹、茶果等者。或但稱供頭。」

《敕修清規·兩序進退》云:「堂司行者喝云:『大眾送新知事歸庫司。』供頭行者鳴僧堂鐘,住持送入,對觸禮一拜。」

《敕修清規·念誦》云:「住持入堂,供頭鳴堂前鐘七下。」又〈亡僧·板帳式〉有供頭。又〈坐禪〉云:「令供頭僧堂內裝香點燈。」

忠曰:「此方供食果人,名言給仕,訛矣,當稱供頭。按給仕、《法華經·安樂行品》云:『天諸童子,以為給仕。』《不動經》云:『如親友童子,給仕行人。』給侍、慈覺〈龜鏡文〉云:『為眾僧給侍,故有淨人。』給使,《搜神記》云:『朱誕給使妻,有鬼病,其夫疑之為奸。』趙與時《賓退錄》云:『市民間子女,以備給使。』皆在人左右辨事之泛稱,不可局供茶飯之事矣。蓋給仕與供頭音似近,故有此轉訛。」

《普燈錄·月庵果禪師章》:「謝供頭上堂云:『解猛虎頷下金鈴,驚群動眾;取蒼龍穴裡明珠,光天照地。山僧今日到此讚歎不及,汝等諸人合作麼生?』豎起拂子曰:『眨上眉毛,速須薦取。』擲拂子,下座。」

《應庵華禪師錄·示璋供頭法語》云:「本色道流,夙有般若種智,才出頭來,其氣概勁直,於最初一步,卓然超絕,與泛泛者不同。蓋末上親近真正宗匠,至於一言半句,終不妄誕。然此一段事,初非明悟知見可擬,又豈是世智辯聰而能彷彿者哉?是故羅山云:上士腳才跨門,便知宗旨。猶怕繩床上老漢瞌睡,更回頭與一探。若是作家,暫掛瓶盂,亦恐繩床上老漢瞌睡未醒,口裡水漉漉地,不是泊船處,便去俗人家寄宿去。看他透底人,驀露個消息,直使天下衲僧無絲頭許湊泊,亦不令守住無湊泊蹊徑。所謂驅耕奪食手段,誠閑世而出,又安可與時輩和泥合水,瞎學者眼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