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曰:「剎表居處,義近剎土。此方剎竿者,長竿上有寶珠焰形,皆用金銅造,植之於寺前,蓋與塔上表剎異矣。如四天王殿前樹剎柱,見《大寶積經》。」
《玄應經音義》云:「梵言差多羅,此譯雲土田。經中或言國,或云土者,同其義也。或作剎度者,存二音也。即剎帝利,名守田主者亦是也。案剎,書無此字,即?字略也。?,音初。一切浮圖名剎者,訛也,應言剌瑟胝。剌,音力割切,此譯雲竿。人以柱代之,名為剎柱,以安佛骨,義同土田,故名剎也。以彼西國塔,竿頭安舍利故也。」
《止觀輔行》云:「言佛剎者,具存應雲剎摩,此雲田也,即一佛所王土也。或云表剎者,以柱表剎,表所居處故也。」
《聯燈會要·阿難尊者章》云:「祖問迦葉云:『師兄!世尊傳金襴袈裟外,別傳個甚麼?』迦葉召:『阿難!』祖應諾。迦葉云:『倒卻門前剎竿著。』」
《傳燈錄·資福邃禪師章》云:「師謂眾曰:『隔江見資福剎竿便回去,腳跟也好與三十棒,豈況過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