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人不好,實際上是自己的心不清淨。就像一塊髒兮兮的鏡子,上面污點斑斑,顯出來的東西肯定是面目全非。同樣,我們心的鏡面上,如果粘滿了種種習氣的垢染,那麼無論看到誰,也都會覺得有很多毛病,怎麼看都不合自己的意。一個人的心不清淨,就會時常疑神疑鬼,覺得周圍的人都在欺負自己,甚至看他一眼,也覺得別人的眼神大有問題,似乎是在蔑視自己。他所見的一切皆不清淨,就算是聖者的功德也全然不見。
相反,倘若一個人的心很清淨,就會視每個人都是佛菩薩。即使有人無端刁難,也會覺得是大菩薩在以此方便法門來消除自己的業障,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切;就算看見特別愚癡的人,也會認為是大成就者的故意示現。
《雜譬喻經》中講過一個故事:古印度有一座寺院,住著百餘名僧眾。距寺院不遠之處,住著一位潛心向道的女子,她每天供養一位出家法師,然後在其座下恭敬聽法。一天,輪到一位老比丘前去應供講法。他年歲已高、剛出家不久,對許多經義尚不了解,但又不知該如何婉拒,只好硬著頭皮,拖著沉重的腳步前去。
這位女子見老比丘的步履如此「安穩」,就對他生起了極大的信心,認為他必定是個有智慧、有定力的大修行人。進入屋裡,老比丘心情七上八下,享用齋飯的時間拖了很長。然而,漫長的等待,絲毫未減少這個女子求法的誠心。午齋過後,她虔誠地請老比丘說法。老比丘惶恐不已,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紀才出家,對深奧的佛法不明究竟,心裡既慚愧又苦惱,不禁感慨道:「愚癡無知,缺乏智慧,實在非常痛苦啊!」女子聽了這段話,以為是給自己開示的,就仔細體會其中的意義,明白了由無明產生痛苦……在反覆思維的當下,她竟證得了聖果。
可見,心只要清淨,外境無一不清淨。外境的好壞,根本在於心的安立。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我們就應斷除挑剔別人的習氣,一旦生起不好的念頭,則要立刻製止並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