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光文化網台灣訊 根據佛教經典記載,佛陀涅槃後,有三顆佛牙舍利傳世,目前一顆在中國大陸,一顆在斯里蘭卡,第三顆原供奉於印度,十三世紀時,伊斯蘭教進入印度,佛陀真身舍利被秘密帶往西藏,供奉在薩迦遮楚秋的「囊極拉齋寺」。一九六八年拉齋寺被毀,佛陀舍利由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拾獲,潛送回印度。
三十年後,貢噶多傑仁波切自感年事已高,欲將保護多年的佛陀舍利托付值得信賴之人;時值一九九八年,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赴印度傳授三壇大戒,貢噶多傑仁波切肯定星雲大師長期推展佛教的努力和貢獻,必能將佛陀舍利做最妥善安排,於是聯名十二位仁波切共同認證簽署,將佛陀舍利托付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深感佛世難逢,佛陀舍利亦為宇宙稀有之寶,在接受捐贈當下亦決意建塔供奉,匯聚千家寺院、百萬人士的力量,共建「佛陀紀念館」。
恭迎回台 萬眾瞻仰
後星雲大師率眾經由尼泊爾、泰國,將佛陀舍利恭迎回台灣。佛陀舍利駕臨台灣當日,大雨滂沱,就在抵達台北松山火車站前時,大雨驟停,路面上乍現如黃金鋪地般的燦爛金光,眾人不禁驚呼:「是金光大道、是佛光大道!」
恭迎法會現場更聚集萬千民眾夾道恭迎,不分政黨、宗派、種族,齊聚當時的台北中正紀念堂,氣氛祥和莊嚴,而在海內外多家媒體實況直播下,盛大的殊勝景象,透過螢光幕同步播放,震撼全球。
在經臨時壇場的誦經、迴向儀式後,佛陀舍利暫奉在佛光山台北道場,八個月期間,前往瞻仰的信眾逾數十萬人次,義工超過萬人,觀禮者無不流露歡喜、感動神情。
星雲大師在安奉儀式時有感而發地說:「人們瞻仰佛陀舍利後,不但會恭敬合掌,還會生起歡喜心、道德心,因此佛陀舍利比黃金、鑽石還要珍貴;希望大家藉由禮拜佛陀舍利,學習佛陀的慈悲、智慧。」此情此景更加堅決了大師興建佛館的願心。
看到佛法 看到生命
為了尋覓建館地點,歷經多次波折。回顧過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表示,佛陀紀念館原本不打算蓋在南部,而是要興建在宜蘭,但峰迴路轉,最終選擇緊臨佛光山的土地,不但面積適中,且能夠獨立形成一個佛教園區,在二零零三年元月舉行安基典禮.
建築用地底定後,如何讓佛陀紀念館與民眾產生連結,進而裨益社會人心,星雲大師苦心擘畫。他曾明示「佛陀紀念館是為大眾而建,所有的建築元素基於人性化,讓每個人來都有‘回家’的感受。」
大師進一步說明,民眾無論是信仰佛陀、天主、基督,甚或媽祖等,進入佛館就感受到自己是佛、是天主、是媽祖,「心、佛與眾生,三無差別,佛館讓來自全世界的民眾看見自己、肯定自己,進而提升自己,這就是佛館設立的目標。」
「佛陀紀念館是以有形的建築,開發人們內心的清淨佛性,為人間注入真、善、美,可說是‘人間佛教’的具體呈現. 」大師表示,佛館不但融合傳統與現代,亦結合知識與人文,讓人們可以看到佛法,看到生命。
「佛陀紀念館不僅代表佛教一個歷史性的建築,也將成為世界的一大奇觀,甚至與萬里長城媲美。」大師說,在佛館不但能增加知識、更能淨化身心;期待海內外民眾到此能喜歡上佛陀,跟佛菩薩沒有距離感,人人浸潤於佛陀的光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