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菩薩本業經一卷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於摩竭道場,初始得佛,光景甚明,自然蓮華寶師子座,古昔諸佛所坐皆爾,道德威儀相好如一,身意清淨,福行普具,明所徹照人剎法處,去來現在無復罣礙,成興於世,一切悉等。時會菩薩,盡一生補處,神通妙達,週遍十方,導利眾生,開佛法藏,示泥洹要,都入人根,宿命智德,善權方便,訓化以漸,解內外法,終始不搖,等諸佛土,無所分別,讚揚佛名,不可稱極,三塗之事,靡不貫達,至皆嘆曰:「佛念吾等,建立大志,能悉現我諸佛世界所有好惡,殊勝之國,佛所游居,興隆道化,光明神足,教訓天人,啟示法意,佛之本業,十地十智,十行十投,十藏十願,十明十定,十現十印,斷我瑕疵及諸疑妄,悉為我現佛行佛智,佛神佛力佛定,無量變化隨時,四事不護,四無所畏,十八不絕,一切敏慧,無上道德,眾事敷露。」
東去無極, 有香林剎,
佛名入精進, 菩薩字敬首;
南去無極, 有樂林剎,
佛名不捨樂, 菩薩字覺首;
西去無極, 有華林剎,
佛名習精進, 菩薩字寶首;
北去無極, 有道林剎,
佛名行精進, 菩薩字慧首;
東北無極, 有青蓮剎,
佛名悲精進, 菩薩字德首;
東南無極, 有金林剎,
佛名盡精進, 菩薩字目首;
西南無極, 有寶林剎,
佛名上精進, 菩薩字明首;
西北無極, 有金剛剎,
佛名一乘度, 菩薩字法首;
下方無極, 有水精剎,
佛名梵精進, 菩薩字智首;
上方無極, 有欲林剎,
佛名至精進, 菩薩字賢首。
是賢首等,皆彼第一,各與無數上人俱來,稽首佛足,坐一面蓮華上。彼時敬首菩薩,承佛聖旨,嘆曰:「快哉,今上人會,為未曾有,觀其所止,佛國清淨,至於被服如來德戒,修行微妙成覺根力,演說經法,得佛威神,隨剎清濁,度人無極,分流道化,靡不周匝,於此佛土,國殊別者億百千姟,賢愚好丑,長短壽夭,種種言異,皆聞佛德,各自名之,或有名佛為大聖人,或有名佛為大沙門,或號眾祐,或號神人,或稱勇智,或稱世尊,或謂能儒,或謂昇仙,或呼天師,或呼最勝,如是十方諸天人民,所稱名佛億萬無數,此皆佛本發意以來,班宣道化,所誨之徒也。」
◎是時,佛放足下相輪光明,悉照佛界諸小國土,一小國土者,一須彌山日月運繞照四天下,東弗於逮,南閻浮提,西拘耶尼,北欝單越,四週大海,鐵垣圍表,上有二十八天,如此者為一小國土,周匝十方合有百億。
是時悉現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及四天王天、忉利天、炎天、兜術天、不憍樂天、化應聲天、梵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清明天、水行天、水微天、水無量天、水音天、約淨天、遍淨天、淨明天、守妙天、微妙天、廣妙天、極妙天、福愛天、愛勝天、近際天、善觀天、快見天、無結愛天、識慧天、無所念慧天,至二十八無色天,各有百億。此為一佛剎,號曰忍世界,釋迦文佛,分身百億,悉遍其中。於時天人,覩眾小國,諸佛菩薩,若近相見。
願行品第二
智首菩薩問敬首曰:「本何修行?成佛聖道,身口意淨,不念人惡,亦使天下不得其短,仁慈至大,內性明瞭,殊過弟子別覺之上,一切眾邪莫能迴動,出生端正,色相無比,族姓尊貴,知重佛法,自守志強,常行四等,高才敏達,精進勇健,習眾德本,諸度無極,所為無量,恆生福地,言見信用,降心正意,攝念入禪,曉空無想不願之法,出入四大,五陰六入,十二緣起,七覺不閡,通十力智,博入諸道,濟危解厄,為釋梵所敬,除闇冥如燭火,明天下如日月,度眾人如船師,賢過三界而為上首,欲成斯道,當何修行?」
敬首答曰:「善哉佛子!志仰高遠,極大慈哀,愍傷十方。若族姓子族姓女,欲成佛道者,當先正身,言念相應,口習經典,心思可行,改往修來,不釋道意,積德累善,施恩不惓,然則所問悉可得也。為菩薩者,必諦受學,如佛法教,無得增減,以誓自要,念安世間,奉戒行願,以立德本。
「居家奉戒, 當願眾生, 貪慾意解,
入空法中。 孝事父母, 當願眾生,
一切護視, 使得佛道。 順教妻子,
當願眾生, 令出愛獄, 無戀慕心。
若得五欲, 當願眾生, 皆入清淨,
心無所著。 若在伎樂, 當願眾生,
悉得法樂, 歡喜之忍。 著寶瓔珞,
當願眾生, 解去重擔, 無綺可意。
見諸婇女, 當願眾生, 棄捐色愛,
無淫妷態。 若上樓閣, 當願眾生,
皆昇法堂, 受佛諸經。 身在房室,
當願眾生, 覺知惡露, 無有更樂。
佈施所有, 當願眾生, 興福救之,
莫墮慳貪。 若患厭家, 當願眾生,
疾得解脫, 無所拘綴。 若棄家出,
當願眾生, 離苦惱罪, 從正得安。
入佛宗廟, 當願眾生, 近佛行法,
無復罣礙。 詣師友所, 當願眾生,
開達入正, 悉得如願。 請求捨罪,
當願眾生, 得成就志, 學不中悔。
脫去白衣, 當願眾生, 解道修德,
無有懈怠。 受著袈裟, 當願眾生,
被法服行, 心無玷汙。 除剔鬚髮,
當願眾生, 除捐飾好, 無有眾勞。
已作沙門, 當願眾生, 受行佛意,
開導天下。 受成就戒, 當願眾生,
得道方便, 慧度無極。 守護道禁,
當願眾生, 皆奉法律, 不犯法教。
始受和上, 當願眾生, 令如禪意,
思惟解脫。 受大小師, 當願眾生,
承佛聖教, 所受不忘。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依附聖眾, 從正得度。 凡開門戶,
當願眾生, 開現道法, 至於泥洹。
關閉門戶, 當願眾生, 閉塞惡道,
罪得除盡。 入室當願, 一切眾生,
安隱寂寞, 得止觀意。 敷床當願,
一切眾生, 入大乘道, 濟安天下。
宴坐當願, 一切眾生, 坐佛道樹,
心無所猗。 入眾當願, 一切眾生,
成戒定慧, 解度知見。 數息當願,
一切眾生, 得捨家中, 無世間念。
守意當願, 一切眾生, 心不放逸,
無有雜念。 早起當願, 一切眾生,
覺識非常, 興精進意, 下床當願,
一切眾生, 履踐佛跡, 心不動搖。
著裳當願, 一切眾生, 常知慚愧,
攝意守道。 結帶當願, 一切眾生,
束帶修善, 志無解已。 次著中衣,
當願眾生, 恭敬畏慎, 無有慢墮。
被上法服, 當願眾生, 服聖表式,
敏於道行。 左右便利, 當願眾生,
蠲除污穢, 無淫怒癡。 已而就水,
當願眾生, 柔和軟弱, 清淨謹飾。
用水既淨, 當願眾生, 以法自洗,
無復惡態。 手執楊枝, 當願眾生,
學以法句, 擿去諸垢。 澡漱口齒,
當願眾生, 蕩滌情性, 如清淨住。
盥手當願, 一切眾生, 得軟淨掌,
執受經道。 澡面當願, 一切眾生,
常向清淨, 心無瑕疵。 出門當願,
一切眾生, 如佛所欲, 出度三界。
向道當願, 一切眾生, 向無上道,
志不退轉, 行道當願, 一切眾生,
游於無際, 不中休息。 上阪當願,
一切眾生, 樂昇上道, 無所疑難。
下阪當願, 一切眾生, 深入廣博,
微妙法中。 行於曲路, 當願眾生,
棄邪曲意, 行不忮忮。 行於直路,
當願眾生, 得中正意, 言無諛諂。
見風揚塵, 當願眾生, 經明行修,
心不紛亂。 見雨淹塵, 當願眾生,
大慈伏意, 不起諸想。 涼息樹下,
當願眾生, 伏心在道, 經意不疲。
入林澤中, 當願眾生, 學為儒林,
養徒以德。 行見高山, 當願眾生,
志仰高大, 積德無厭, 行見刺棘,
當願眾生, 三毒消滅, 無賊害心。
得好葉樹, 當願眾生, 以道自蔭,
入禪三昧。 樹華繁熾, 當願眾生,
三十二相, 諸好滿具。 果蓏盛好,
當願眾生, 起道樹行, 成無上果。
覩諸流水, 當願眾生, 得正溝流,
入佛海智。 覩諸陂池, 當願眾生,
一切功德, 慧行充滿, 若見泉水,
當願眾生, 入佛淵智, 所問無窮。
遙望江海, 當願眾生, 入深佛藏,
無盡之法。 見人汲井, 當願眾生,
開心受法, 得一味道。 過度橋樑,
當願眾生, 興造法橋, 度人不休。
見修園圃, 當願眾生, 耘除穢惡,
不生欲根。 見田稻穀, 當願眾生,
廣殖福德, 不為災患。 見好園圃,
當願眾生, 得周滿持, 道法備具。
見丘聚捨, 當願眾生, 常處仁智,
道無危殆。 見精學堂, 當願眾生,
講誦經道, 日進不衰。 見人眾聚,
當願眾生, 功滿得佛, 成弟子眾。
見人閑居, 當願眾生, 恬惔無為,
游志典籍。 得見沙門, 當願眾生,
多聞戒具, 誨人不惓。 見異道人,
當願眾生, 遠去邪見, 入八正道。
得見仙人, 當願眾生, 意行具足,
所欲者成。 行到城郭, 當願眾生,
持戒完具, 心無虧缺。 望見宮闕,
當願眾生, 聰明遠照, 諸善普立。
若見帝王, 當願眾生, 得奉聖化,
如正道教。 見帝王子, 當願眾生,
履佛子行, 化生法中。 若見公卿,
當願眾生, 明於道理, 助利天下。
見諸臣吏, 當願眾生, 忠正順善,
無固賊心。 見被鎧甲, 當願眾生,
誓被法鎧, 不違本願。 見魯鈍人,
當願眾生, 勇於道義, 成四無畏。
見憂愁人, 當願眾生, 離諸恐怖,
無復憂戚。 見喜笑人, 當願眾生,
捨非常樂, 五欲自娛。 見勤苦人,
當願眾生, 得泥洹道, 免度諸厄。
見安樂人, 當願眾生, 安快如佛,
惔怕無患。 見疾病人, 當願眾生,
知空非身, 無苦痛意。 見強健人,
當願眾生, 得金剛形, 無有衰耗,
見丑陋人, 當願眾生, 去丑惡行,
以善自嚴。 見端正人, 當願眾生,
意行質直, 愛好道法。 見報恩人,
當願眾生, 念佛恩德, 行菩薩行。
見背恩人, 當願眾生, 降心伏意,
棄捐諸惡。 見貪慾人, 當願眾生,
法施天下, 無慳貪意。 行持錫杖,
當願眾生, 依仗於法, 分流德化。
挾持應器, 當願眾生, 受而知施,
修六重法。 入裡分衛, 當願眾生,
如戒法求, 無得疑妄。 到人門戶,
當願眾生, 入總持門, 悉見諸法。
入人堂室, 當願眾生, 昇佛聖堂,
深行微妙。 人不與食, 當願眾生,
得般若意, 無望無惜。 主人未辦,
當願眾生, 離三惡道, 無飢渴想。
授空應器, 當願眾生, 皆得至空,
無慾之性。 受滿應器, 當願眾生,
一切成滿, 道品之法。 擎持缽飯,
當願眾生, 為法供養, 志在大道。
與廉人坐, 當願眾生, 廉潔知恥,
所作不妄。 坐有貪人, 當願眾生,
無有強顏, 貪鄙之心。 得香美食,
當願眾生, 知節少欲, 情無所著。
得不美食, 當願眾生, 知身幻法,
好惡無異。 舉飯向口, 當願眾生,
悉得諸經, 諸佛法味。 所噉雜味,
當願眾生, 味味如佛, 化成甘露。
飯食已訖, 當願眾生, 德行充盈,
成十種力。 講經說法, 當願眾生,
志意開達, 聞法即寤。 呪願達嚫,
當願眾生, 悉令通佛, 十二部經。
罷坐退去, 當願眾生, 一切究竟,
得三甘露。 若欲入水, 當願眾生,
身口意淨, 等於三塗。 澡浴身體,
當願眾生, 蕩除心垢, 見生死際。
盛暑熱極, 當願眾生, 得清涼定,
滅一切苦。 冰凍寒甚, 當願眾生,
心冷愛除, 無復情慾。 誦讀經偈,
當願眾生, 博解諸法, 無復漏忘。
若得見佛, 當願眾生, 常與佛會,
行七覺意。 見佛圖像, 當願眾生,
悉覩十方, 眼無障蔽。 拜謁佛時,
當願眾生, 得道如佛, 莫能見頂。
稽首而起, 當願眾生, 皆如佛意,
尊貴無上。 始欲旋塔, 當願眾生,
施行福祐, 究暢道意。 繞塔三匝,
當願眾生, 得一向意, 不斷四喜。
行詠歌經, 當願眾生, 念佛恩德,
行法供養。 畢住讚佛, 當願眾生,
光明神德, 如佛法身。 暮將洗足,
當願眾生, 得四神足, 週遍十方。
昏夜寢息, 當願眾生, 離於闇冥,
無復五蓋。 臥覺當願, 都使眾生,
得佛十八, 不絕之法。 是為菩薩,
誡願俱行, 兼愛博施, 不捨十方。」
十地品第三
於是忍世界百億天帝釋,皆於忉利紫紺殿上,化作七寶師子之座,施交露帳,席以綵縶已,各稽首請佛。佛意悉知,即為分身,遍諸釋殿,一一佛者,從眾菩薩,一切天帝,莫不悅豫;其下百億小國,續自見佛,如故不減。時十方剎,復來雲集,法意菩薩、首意菩薩、賢意菩薩、勤意菩薩,思意、知意、審意、專意、重意、盡意菩薩等,各從十方,與無數上人俱來,稽首佛足坐一面蓮華上。法意菩薩即如其像,正坐定意,入於無量會見三昧,悉見十方無數諸佛,各伸右手摩其頭,俱言:「善哉!法意!菩薩勇健,乃得是定,十方如來,及釋迦牟尼佛,已皆拜汝成立功德,修微妙辯,知空無著行,究暢法要,通諸佛語,知眾生意。汝行已備,得佛不久,今使汝說菩薩十住,令諸學者普知所行。」
於是法意菩薩,得佛辯辭,明哲至真,不忘不難,從定意覺而言曰:「諸族姓子!欲求佛者,有十地住,往古來今,皆由此成,眾祐所嘆,是合無量,具陳演說,如佛所言。何等為十?第一發意,第二治地,第三應行,第四生貴,第五修成,第六行登,第七不退,第八童真,第九了生,第十補處。
「何謂發意?菩薩法住,有十事,謂初見佛,十功德起:一見佛端正,二身色相具,三神足現化,四道德深奧,五儀法無比,六謂知人意,七出經教明,八所言諦解,九見生死苦,十體樂佛法,稍稍開解,便發道意。欲曉了佛十力之智,其學有十:當知禮事諸佛,當曉說菩薩德,當諦了生死本,當願修貴治福,當令行勝三界,當學諸佛功德業,當求更見諸佛,當習行諸深三昧,當悲念諸罪苦人,當從生死輪還,是為上頭初發意之地。
「何謂治地?菩薩法住,有十事,以次學:一念人善,二淨潔心,三柔軟意,四安靜志,五常佈施,六行慈愛,七利天下,八助平均,九視彼如己,十敬人如師。復有十學:當多諷經,當遠鄉土,當近明師,當學善言,當知時,當精進,當入要,當曉行,當不忘,當安志,是為次第治地之行。
「何謂應行?菩薩法住,有十事,入如經:一見無常,二見生苦,三見行空,四見非身,五見無主,六無所貪,七無所著,八無為,九無慾,十無求。復有十學:當念人,當念剎,當念法,當念地種,當念水種,當念火種,當念風種,當念欲界,當念色界,當念無色界,心無戀慕,是為分別應行之地。
「何謂生貴?菩薩法住,有十事,隨佛行:一不還邪道,二專心向佛,三思惟法意,四觀功德行,五見人如化,六見剎如夢,七見殃福空,八見諸法如幻,九苦樂無異,十解泥洹淨。復有十學:當知思念,去佛意空,來佛意空,今佛意空,去佛法淨,來佛法淨,今佛法淨,去佛自然,來佛自然,今佛自然,諸佛興等,皆無所異,是為平等生貴之地。
「何謂修成?菩薩法住,有十事,行濟人:一為人方便,二令人安隱,三賑救天下人,四慈念一切,五悲傷眾生,六令人歡喜,七護視人物,八勸令隨道,九為現清淨,十令得泥洹。復有十學:當知眾生,無有要,無有種,無有數,無有造,無有正,不可思,不可稱,不可度,不可具說,為一切空,是為聖行修成之地。
「何謂行登?菩薩法住,有十事,度輒成:一聞稱佛譏佛心無異,二聞譽法毀法心無異,三聞菩薩善菩薩恶心無異,四聞人相評論心無異,五聞人眾人寡心無異,六聞經多經少心無異,七聞生苦生樂心無異,八聞人難度人易度心無異,九聞法興法衰心無異,十遭有道遭無道心無異。復有十學:心無想,不受想,不計身,無我所,無有見,無有主,無有受,為如化,為不成,無所有,是為盡信行登之地。
「何謂不退轉?菩薩法住,有十事,志牢強:一言有佛無佛不退轉,二言有法無法不退轉,三言有菩薩無菩薩不退轉,四言有求佛無求佛不退轉,五有得佛無得佛不退轉,六曰古有聖道無聖道不退轉,七今有聖道無聖道不退轉,八後有聖道無聖道不退轉,九言三塗同三塗異不退轉,十言佛智有盡佛智無盡不退轉。復有十學:開微慧入大智,開大智入微慧,現一法入眾經,現眾經入一法,解眾生入空要,解空要入眾生,釋有想入寂定,釋寂定入有想,說少淨入多想,說多想入少淨,是為轉進不退之地。
「何謂童真?菩薩法住,有十事,隨所入:一身口意不犯,二一切無瑕疵,三志壹在所生,四見人知內慈,五知人心所信,六知人意所解,七不受彼雜想,八知諸剎成敗,九神足疾遍到十方,十週滿持諸法。復有十事:學知佛世界,學如佛智能,學現佛神足行,學莊嚴諸佛剎,學遍游諸國土,學法答眾問,學化無不現,學佛聲出諸法,學轉頃匝十方,學作一念見無數佛,是為清淨童真之地。
「何謂了生?菩薩法住,有十事,受慧見:一知一切生何道,二知眾生所習縛,三知人本所更來,四知人所行殃福之報,五知人受行何法,六知人心所入好惡,七知人意念若干變,八知十方國清濁,九知三塗無量慧,十知諦要說如應。復有十事:學法王正行,學法王禮儀,學法王興立,學法王出入,學法王周旋,學法王威嚴,學法王坐起,學法王教令,學法王拜人,學法王巡行剎土,是為受決了生之地。
「何謂補處?菩薩法住,有十事,智難及:一當念感動無數國,二當為無數國現明,三當為無數國立法,四當為開度無數國,五當利安無數國,六當聲曉無數人,七當觀察知眾生意,八當知眾生無極念,九當令無數人入法,十以次第現人慧了。生所不能及補處者十:不能知其身事志行,神足定念,達古知今,見後明處,及修剎法,聖意之事,補處所欲。又有十事:學佛三塗無際之慧,學具足諸佛法,學法法無所著,學諸佛無底藏,學神智成其剎,學光明照十方,學佛定感動諸國,學權道隨意化,學遍教令成就,學合會轉法輪。所以學者,欲一切知,已一切敏,無所復學,是名為補處。從十十法成,現世得紹代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度脫天下。」
佛言:「善哉,善哉!法意菩薩,可謂佛子。一切十方去來現佛,皆由此興,是法無際,所照無量,度人無極,智心無盡。」
佛說是已,皆大歡喜,為佛作禮。
佛說菩薩本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