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統紀卷第二十八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淨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三
往生高尼傳
法盛。居金陵道場寺習十六觀想。一夕禮像。遇病假寐。見大士乘雜華雲出寶色光前來相迎。時諸尼欵門問疾。咸見光明迸溢。盛曰。佛及菩薩放光度我。言竟而絕。
道爰。丹陽人。先於諸寺造大像七軀。務極精麗。又冶金銅造無量壽佛像。忽於眉間放大光明。地皆金色。像與爰記曰。汝捨此身必生我國。即於像前端坐而化。
法藏。居金陵勤志念佛。夜間見佛菩薩求慰問光明照寺奄然遷化。
淨真。居長安積善寺納衣乞食。誦金剛經十萬遍。專志念佛。語弟子曰。五月內十度見佛。兩度見淨土寶蓮花上童子遊戲。吾已得上品生言訖加趺而化祥光滿寺。
悟性。居廬山念佛願求往生忽聞空中音樂。謂左右曰。我已得中品生。見同志念佛精進者。皆有蓮華生寶池中以待其生。言畢而逝。
能奉。錢唐人。專修淨業。常夢佛光照身。或聞諸尼善言開發。一日無疾告其徒曰吾往生時至。少頃聞奉誦佛聲厲。奔往視之。則合掌面西坐逝矣。異香滿室樂音西邁。
慧安。居四明。下水大魁姚頴之屬也。住小溪楊氏菴專業西方。誦金剛般若寒暑不易節。常於室中佛光下燭。一日示疾。端坐以手搖曳。戒眾人勿諠。移時曰佛至矣。令眾念佛倏然脫去。壽九十六。
往生雜眾傳
隋汶水二沙彌。同志念佛。經五年大者先亡。得生淨土。見佛欣慶即白佛言。有小沙彌與我同修。不識可得生不。佛言。汝本無心念佛。由彼勸汝。汝今宜還益勤淨業。三年後可同來此。至期佛與眾聖自西來迎。大地震動天華飄舞。是二沙彌一時俱化。
魏師讚。雍州人。為僧童年十四。念佛不絕。遇疾而亡。忽再蘇白父母曰。阿彌陀佛來此兒當隨行。隣人見空中寶台五色異光向西而沒。
何曇遠。錢唐人。持菩薩戒修淨土業。夜中念佛忽謂師曰。見佛身金色旛華滿空異香盈室。俄忽化去。
越大善寺童行。常隨師善輝念佛禮拜。一夕夢婦人持數珠賣。童曰。欲得一串恨無錢買。婦曰。我當與汝。汝可開口。即以數珠投口中。童以告師。輝曰。此是大勢至菩薩授汝念佛三昧也。過數日童見二大士持華座與之。曰七日當乘此來生淨土。童逢人即說。我七日當往生也。至期忽自唱曰。菩薩來矣。即座而化。
倪道者。仁和人。棄家作道者。建小菴專意念佛。欲焚身代一切受苦眾生供養諸佛。久之有朱藤三窠生臥榻前。謂眾曰。此藤若焦我當西去。臨終半月。集眾念佛。至於萬人。焚身前一夕。其地忽有光明金色。高半尺許。以手掬之隨浮掌上。又謂眾曰。我焚身時。必有紫雲青雲從東北過西南。是我往生之相。乃四面發炬。端坐其中。果有二色雲瑞。
往生公卿傳(居士附)
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官太子太傅。初勸一百四十八人結上生會。行念慈氏名。坐想慈氏容。願當來世必生兜率。晚歲風痺。遂專志西方祈生安養。畫西方變相一軸。為之願曰。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惡道及眾苦。願如我身病苦者。同生無量壽佛所。一夕念佛坐榻上。倏然而逝(唐)。
韋文晉。位觀察使。建西方道場念佛發願。一日正念佛中。忽面西加趺而化。異香滿室(唐)。
張抗。仕石晉為翰林學士。課大悲咒十萬遍。願生西方。一日寢疾唯念佛號忽謂家人曰。西方淨土秖在堂屋西邊。阿彌陀佛坐蓮華上。見翁兒在蓮華池金沙地上禮拜嬉戲。良久念佛而化翁兒抗之孫也。
鐘離瑾。會稽人。位至少師。幼事母任夫人。夫人精修淨業。年九十八起居如常。忽戒瑾曰。人人有箇彌陀。奈何拋去。念念無非極樂。不解歸來。翌日予將行矣。及晨起焚香誦佛過於常課。合掌而化。瑾日課利益二十事。後宰吉水置一妾。從其女嫁審之。則舊令之女。報所親緩納采。擬先遣前令女。所親復書曰。公安得獨為高誼。予有猶子。請平分奩具俾同親迎。公從之。忽夢舊令來謝曰。賤息荷收錄。已告之上帝。當十世有土。然公更一紀應生淨土。尋為浙西憲。與慈雲懺主論往生指要。清修彌篤。自夫人有栴檀佛像。常頂戴行道。公繼其志。像眉間忽迸出舍利數粒。未幾知開封府。忽夜半起謂家人曰。夫人報我往生之期至矣。即加趺而逝。前一日舉家夢公乘青蓮華座。仙樂異香。海眾迎之西去。計其年正一紀(宋)。
鐘離景融。少師第七子。官朝請大夫。常誦觀經念佛不輟。掛冠棄仕結茅儀真東園側。嘗曰。識得彌陀。彌陀彌陀。不識彌陀。奈何奈何。不識彌陀。彌陀更在西方外。識得彌陀彌陀秖在自己家。一夕命僧妙應誦普賢行願品。炷香敬聽畢。兩手作印而化。自任氏少師大夫。三世得生淨土。曾孫松居於婺。乾道中奉祠吳郡。與寶積實師東平呂洎等。結社念佛。無所疾忽端坐西向合掌而化。
楊傑字次公。無為人。官尚書主客。遍歷禪林參尋知識。晚年畫西方佛像隨行觀念。捨壽之日感佛來迎。端坐而化。
馬亮。官侍郎守杭。詣靈山學淨土業。慈雲為撰淨土行願法門淨土往生略傳。臨終念佛而逝。
子玕朝奉。又依十疑論用心。在官閱教藏。誦經念佛皆有常課。忽一日易衣念佛端坐而化。有氣如青蓋。出戶騰空西去。几筵時現瑞光。
玗之子永逸。官宣義。每習十六觀歷三十年。忽見三聖來迎。結印而化。頂熱有異香。
玗之妻王氏。修十念法持破地獄真言。嘗夢地獄主者。謝以持偈咒之賜。後因寢疾念佛而亡。親戚侍妾咸夢。王氏言得生淨土。
胡闉。官宣義侍郎。胡則之子。晚年致仕笑傲西湖。與清照律師相善。一日有疾問律師曰。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何也。師曰。佛大威德眾生一稱其名罪垢自消如赫日正中。霜露何有。闉大感悟一心。念佛請僧為之助一日律師至。闉曰。荷二大士降臨甚久。師為懺悔發願。忽厲聲念佛安坐而化。
葛繁。澄江人。少登科第官至朝散。凡官居私捨。必餙淨室安設佛像。每入室禮誦。舍利從空而下。普勸道俗同修淨業。皆服其化。有僧定中游淨土。見繁與王古侍郎同遊寶池行樹之間。俄聞繁無疾而化。
王古。儀真人。官禮部侍部。與晦堂楊岐為禪侶。嘗作直指淨土決疑集。楊傑為序。又增補往生淨土傳。皆行於世。平時志在往生西方。臨終無所苦。忽滿室光明端坐而化。有夢古乘蓮華西去者。
江公望。釣台人。官司諫。少年登科蔬食清修。述菩提文念佛方便文。以勸道俗。有子蚤亡。託夢舅氏曰。欲稟大人。乞就天寧寺看寶積經。庶得生善處。大人修行功業已成。冥府有金字牌雲。嚴州江公望。身居言貴志慕苦空。躬事熏修心無愛染。動靜不忘於佛法。言談罔失於宗風。名預脫於幽關。身必歸於淨土。宣和末知廣德軍。一旦無疾。面西端坐而化。
王衷。居錢唐孤山。即林和靖之故跡。隱居自適。政和間舉隱逸。朝廷旌以處士。後官至朝散大夫。潛心淨業有大感悟。日誦彌陀經七過。佛號萬聲。十九年未嘗間絕。一日無疾。沐浴面西加趺而化。
張迪。居錢唐。官助教。從圓淨律師授菩薩戒。諮問淨業法門。然臂香以為誓。每念佛揚聲勇勐。至失音猶不已。一日謂圓淨曰。弟子近於靜室見白色頻伽飛舞於前。又觀想中見嬰孩綠發合掌問訊。後三年念佛西望而化。
賈純仁。霅川人。官至郢倅。潛心淨業長齋念佛。因微疾西向宴坐而逝。頂上白光圓相。異香滿室。
梅汝能。常熟人。仕至縣令。嘗有志淨業。忽夢僧授紙百幅鑿破為二八字。以問東靈照師。師曰。二八十六也。豈十六觀經之謂乎。適一僧以經與之。忽不見。自是誦經念佛。取名為往生。以見志。因邑中破山道生師造丈六彌陀像。汝能施財百萬。為之敉餙。設齋慶懺。殿前池中生雙頭白蓮一朵。其花百葉。當年冬汝能無疾而終。未幾道生亦亡。
憑檝遂寧人。號不動居士。由太學登第。初訪道禪林。晚年專崇淨業。作西方禮文彌陀懺儀。歸鄉郡作淨土會。感香爐中白光亙天舍利應現。靖康兵厄名山藏經多燬。檝積俸資造大藏經四十八藏。小藏四大部者亦四十八藏。造栴檀像彌陀九品化生。隨身奉供。後以給事中出帥瀘南。率道俗作繫念會。及鎮長沙。於廳事設高座。著僧衣登座。謝官吏橫柱杖於膝上而化。
吳秉信。四明人。築菴城南坐禪。製一棺夜臥其中。至五更令童子擊棺而歌曰。吳信叟歸去來。三界無家不可住。西方淨土有蓮胎。歸去來。聞唱即起禪誦。檜相亡。召為禮部侍郎。後被召至蕭山驛令。家人靜聽空中聞天樂之聲。即曰。清淨界中失念來此。金台既至吾當有行。言訖而逝。
錢象祖天台居號止菴。守金陵日。問道於保寧全無用。尤以淨土真修為念。嘗於鄉州建接待十處。皆以淨土極樂等名之。創止菴高僧寮。為延僧談道之所。自左相辭歸。益進淨業。嘉定四年二月微疾。書偈曰。菡萏香從佛國來。琉璃地上絕纖埃。我心清淨超於彼。今日遙知一朵開。後三日僧有問疾者。公曰。我不貪生不怖死。不生天不為人。唯求生淨土耳。言訖加趺而逝。時天鼓震響異香芬郁。未終之前。子侄郡人同夢。空中有云錢丞相當生西方蓮宮為慈濟菩薩王仲回。無為人。官司士參軍。因楊傑為說淨土之法。念佛益進。未亡前七日。預別故舊。端坐而化。時傑守丹陽。夢仲回來謝雲。向蒙指示今得往生。再拜而去。已而訃至。
庾詵。新野人。蔬食布衣不事產業。少與梁武帝善。詔為黃門侍郎不赴。宅內立道場。六時禮懺誦法華經。忽後夜見一道人自稱願公。容止甚異。呼詵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後寢病驚覺曰。願公復來不可久住。舉室咸聞空中唱上行先生。已生彌陀淨土。詔諡貞節處士。
王日休。龍舒人。為國學進士。著六經訓傳數十萬言。一旦捐之曰。是皆業習非究竟法。吾其為西方之歸。即布衣蔬食惟佛是念。日課千拜夜分乃寢。嘗為淨土文十卷。簡易明白覽者無不信服。一夕厲聲念佛。久之忽曰。佛來接我也。屹然立化。邦人夢二青童引之西去。
房翥。暴亡入冥府。王曰。據善簿。君曾勸一老人念佛。彼已得生淨土。君乘此福亦合得生。翥曰。尚欲誦金剛經萬卷。既而放還。後卒償其願。臨終異相。不違先報。
孫抃。武林人。號無諍居士(母龔氏別有傳)幼學易。因曰。易所以窮理盡性。何必區區為進取計。掩關晦跡居絕俗務。沙門守寧與之交。謂曰。白樂天以儒修身。以釋治性。君聞之乎。抃深契僧語。日閱華嚴金剛彌陀經。嘗夢至蓮池與清照亨律師同立其側。又夢一人持書金字梵體。讀之不解。人曰。請十三日齋耳。十二月十三日忽得疾。請妙光律師欲為祈禱。抃曰。生死已定何必禱之。乃與開導往生淨土之旨。即加趺作印西向坐化。翌日清照至為入龕歸菴。三日亦坐亡。應同立蓮池之讖。
王闐。四明慈溪人。號無功叟。凡禪林宗旨天台教門無不洞達。著淨土自信錄。以明三身四土之旨。晚年專心念佛。西向加趺而化。異香滿室。焚龕獲舍利。如菽者百八粒。
孫忠。四明人。蔬食持戒蚤慕西方。於郡城東築菴。鑿二池種白蓮。臨池建閣。月集道俗念佛。期以三日。後於病中請道俗百人鑿念。忽仰視虛空合掌問訊。手結雙印怡然而化。闔城皆聞天樂異香漸向西沒。二子相繼念佛坐化。嘗因念佛見佛身現空中。即白佛言。惟願我佛少駐。使我二子同獲瞻禮。即走外尋二子歸。佛為駐立良久。後人因名其地曰駐佛巷(又有事蹟見久法華傳)。
咎定國號省齋。為州學諭。常念佛讀淨土諸經。結西歸社以勸人。嘉泰初於小江慧光建淨土院。結石塔於池心。為鄉民火焚藏骨之所。印施念佛圖。月二八集僧俗。就淨土院。諷觀經念佛以為常。嘉定四年夢青童告曰。佛令召君。三日當生彼國。至日沐浴更衣。端坐念佛而化。
樓汾。四明晝錦名門也。因兄寶洲究明佛理。每與沙門談道。汾必從旁樂聽。年二十二。忽得疾。乃一志西歸。謂父母曰。但得生淨土見佛。此道最高。仍令請僧說法開導諷觀經設像幀對臥床。喜曰。真我師也。復請僧念佛千聲。即曰。吾已身在西方。乃瞑目面西念佛而化。
往生庶士傳
宋滿。隋時恆州人。念佛以小豆記數。滿三十石。設齋慶讚。佛二大士化作三僧。至會乞食。滿曰。弟子願生西方師來赴食。深副本心。事畢即見天花異香乘空而行。未久滿遂面西坐化。
高浩象。東平人。杜門靜坐專誦無量壽經。觀中汎紅蕖於玉沼。初未見佛。乃即華上傾心致敬。遙睇佛之金容光輝遠映。一夕見眾菩薩來迎。奄忽而化。
并州汾陽老人。於法忍山借房止宿。念佛忽大光遍照。人見其登蓮台而去。
鄭牧卿。滎陽人。舉家念佛。唐開元中病篤。有勸進魚肉者。確乎不許。手執香爐求願往生。忽異香蔚充。奄然長逝。舅尚書蘇頲夢寶池蓮開。牧卿坐其上。
張元祥。長安人。常念佛不輟。一日催家人云。西方聖人待我齋畢同往淨土。及事訖。果索香火。加趺面西而化。
李知遙。長安人。率眾為五會念佛(唐大歷中。法照師於衡州開五會念佛。今李知遙為五會。應是師法於照。五會者。當是五日為一會也)忽出堂向空頂禮。空中有聲雲。報汝李知遙功成果自招。引君往淨土同汝上金橋。即就床端坐而化。天香郁然。
元子平依京口觀音寺念佛誦經。忽聞空中音樂。即西向坐化。異香數日不絕。
左伸。天台人。從神照授菩薩戒。刻三聖像。誦法華三千四百部。金剛二萬過。後臥疾。命男沙門淨圓。唱法華首題。增受菩薩戒。夢三偉人立江皋召伸登舟。復請僧誦彌陀經。遽曰。我已見佛光。即端坐作印而逝。
范儼。家武林。讀法華經念彌陀佛常日不廢。忽見普賢菩薩來報當生淨土。越一夕佛菩薩來迎。家人聞其謙謝雲。儼是何人實為難當。就座合掌而化。
孫良。家錢唐。隱居閱大藏。尤得華嚴之旨。嘗依大智律師受菩薩戒。日課佛萬聲。二十年不輟。忽語家人令請僧念佛以助往生。方半日望空合掌雲。世尊菩薩已荷降臨。即退坐而化。
姚約。家霅川仙潭。潛心內典。有僧來謁。必遜居東道。謂不當以俗先僧也。覺海友師勸里人結淨業社。約實主其事。忽告友曰。久厭浮生不日西去。師可助我繫念。友遂日與持誦。一日就座而化。既而夢於友曰。約已往生師之力也。友曰。欲從公游可乎。約曰。師世壽未盡。寺中景懿行當先至。閱月果終。懿蓋同社友也。
梅福。松江人。誦經持戒繫念淨土。臨終預知。即絕食飲水念勢至菩薩。至七日澡浴更衣。端坐告眾曰。勢至菩薩今來迎我。即座化去。
胡暠。家霅川。平時多作佛事。忽夢佛呼曰。汝可造屋迎我。暠乃往明因。建彌陀閣。以協此夢。臨終之夕忽雲。佛放光照我。言訖而化。
唐世良。會稽人。持戒茹素念佛禮拜。年老疾病猶不就枕。誦彌陀經十萬過。謂家人云。佛來接我。言訖作禮即便坐逝。欲別利行人。時在道味山。夜夢西方異光旛華天樂。空中聲雲。唐世良已歸淨土。
陸偉。錢唐人。為州都掾。中年厭世念佛。率眾結法華華嚴二社。各百許人。其法各人在家誦經一卷。日終就寺讀誦。終日而散。如是二十年。遂成大會。嘗手書法華華嚴楞嚴圓覺金剛金光明等經。晚年子孫彫落更無餘累。忽一日易衣端坐。念佛而化。
李彥通。家會稽為鍛師。因開元繫念往預其會。忽悟世無常。歸心淨業。一朝得疾。遽雲。我遊行淨土見二門扃鐍甚固。逡巡之際。見利行人開門引入。見蓮池樓閣佛菩薩眾。遂請睎經道果二行人。至臥榻前說法策道。舉家念佛西向坐逝。
陸浚。家錢唐。少事公門。久之棄去。以淨土為業。預西湖繫念會。每對佛懺悔必至垂淚道友相見說淨業因緣。才十餘句。便悲咽感嘆。惟恐此生之不度。三昧之不成。往生之未諧。我佛之未見也。臨終得病。請圓淨律師說淨土法門諷觀經至上品。淨謂之曰。此時好去。浚曰。眾聖未齊且待少時。即起就竹床面西端坐。頃刻化去。
馮瑉。上虞人。少事遊獵。有巨蛇為鄉民害。瑉持槊往從之。見蛇在岩下與黃特相持。瑉推巨石壓之。蛇竟死。後每思之慮蛇為怨對。乃求佛解釋。投志西方修懺念佛。如是十載。一夕請同修社人。相助諷彌陀經念佛號。次誦普賢懺罪偈願往生偈。即端坐合掌而終。
潭州黃打鐵每用工時。常念佛不絕。一日無病。託隣人書偈云。日夜丁丁噹當久鍊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即座而化。
計公。四明桃源鐵工也。年將七十兩目喪明。裡中昝學諭。以擘窠圖印施勸人念佛。計公初受一圖念滿三十六萬聲。念至四圖兩目瞭然。如是三載。念滿十七圖。一日念佛忽氣絕。半日復甦曰。我見佛菩薩令分六圖與昝學諭。是勸導之首分。一圖與李二公。此是俵圖之人。囑其子往謝學諭。言訖沐浴西向坐逝。
徐六公。嘉興農夫也。翁婆蔬食設像繫念。如是四十年。屢夢遊淨土。預作一龕。臨行之日易布衣草屩。入龕端坐。頃之即曰。佛來迎我。泊然而化。
沉三郎。家臨安。商賈為業。晚年迴心念佛。一日病請僧講彌陀經設尊像。日夕西顧。忽易衣而終。須臾縮膝欲起坐。二子以易龕為難。曳脛令直。經半日欲斂。忽舉手出帛被矍然而坐。舉家驚避。二子急前扶衛。恐其子曳脛以肘節捶之。子曰。助父坐脫耳。荼毘有白鶴二十九隻飛翔雲表。久之西去。
往生女倫傳
隋文帝皇后。心敬大乘常持佛號。臨終之夕異香滿宮。時尼大明與後最愛。每念佛時。先著淨衣口含沉香。忽眾聞沉香氣滿室異常。頃之有光明如雲來迎。向西而去。
荊王夫人王氏。元祐中事西方甚精。恪獨一妾懈慢。夫人將逐之。其妾悲悔極加精進。一夕異香遍室。無疾而終。夫人忽夢。妾起居敘謝。因夫人訓責今獲往生。夫人曰。西方可往不。妾曰。但隨妾行。夫人隨之。見二池皆白蓮華。或榮或悴。妾曰。此皆世間發心修西方人也。人間才發一念池中即生一花隨其勤墮榮悴各異。中有一花朝服而坐。其衣飄揚隨風消散。即見寶冠瓔珞莊嚴其身。妾曰。此楊傑也。又有一花朝服坐上。其花稍悴。曰此馬玗也。復前導數里。遙望金壇光明交徹。妾曰。此夫人化生處上品上生也。徐訪楊傑則已亡。馬玗則無恙。後夫人於生日秉爐焚香。觀音閣佇立而化(荊王楫徽宗之子)。
吳氏縣君。都官呂宏妻。宏因異僧勸發妙悟佛理。吳氏閱金剛經頌亦契空寂。夫婦齋戒四十年。吳氏忽見巨跡三雙。皆金蓮花。數日又見其膝。又數日見其身。數日見其面目。即佛菩薩三聖人也。及見殿閣境界清淨。男子人問彼。佛如何說法。曰我得眼通未得天耳。如是三年。一夕微恙。自言。吾將西歸。言訖而逝。嘗事觀音列瓶缶數十以水滿中。手持楊枝誦咒必見觀音放光。灌諸器中。病者飲之必愈。世因號觀音縣君。
蔡氏縣君。居武林。早年孀居。持經念佛。每旦禮像。逾二十年。忽見金蓮花現空中。遽索平時修行課目。卷而懷之。安坐而逝。
馮氏。少師珣之女。承宣使陳思恭之妻。少多病。從慈受深禪師受教持齋。誦佛逾十年益精進。謂族黨曰。清淨界中失念至此。支那緣盡行即西歸。一夕語侍者曰。吾神遊淨土獲禮三聖。夫聞其語即相陪念佛。右脇安臥而逝。三日之間妙香芬馥。
陸氏宜人家錢唐。朝請王璵妻。常誦法華晚年尤篤。淨土禮懺一會念佛萬聲。凡三十載因微疾忽聞天鼓自鳴。人方驚異。即面西端坐而化。兩手結印。續淨土傳陸師壽者即其侄也。
朱氏如一。欽成朱後之姪。歸於四明薛君。繡法華經一部十年而成。至化城喻針鋒綴舍利如粟連獲數十粒。一字一拜。禮法華者三。於經首題別緻八萬四千拜。誦法華經三月而通。刻擘窠圖勸人念佛。滿十萬聲。所化二十萬人。獨朱氏。旦夜誦之不可以數。紹熙四年為寶幢藏繡經。迎歸南湖。飯千僧為慶讚。是年微疾。請僧念佛。忽起加趺。薛君曰。吾家無是法。於是右脇吉祥而化家人夢乘彩雲向西而去。
樓氏慧靖。四明揚帥樓璹之孫。適寺簿周元卿。嘗披味傳燈發明見地。尤以淨業為真修。晚年被疾忽見蓮台紫色化佛無數。異香滿室。以語家人亟令念佛頃刻而化。
周氏妙聰。周元卿之女。每感母氏華台往生之瑞。嘗誦經念佛願生安養。病中請僧行懺。自見其身著新淨衣在樓閣上作禮念佛。謂家人曰。汝輩當勤修淨業。吾當於淨土待汝。即右脇吉祥向西而亡。
秦氏淨堅。家松江。厭惡女身與夫各處精持齋戒。閱華嚴經法華光明般若無虛日。晨昏修彌陀懺。日禮佛千拜。久之有光明入室中。面西念佛安坐而化。
鄭氏淨安。家錢唐。念佛誦經日無虛度。後得疾禱之於佛。聞空中聲雲。汝行有期無得自怠。又見佛身金色。即奮身起面西端坐。令男僧義修諷阿彌陀經。倏然而化。其女夢母報曰吾已得生淨土。可說修師令知。
於佛子秦氏淨樂。家錢唐。其夫姓于。賣魚為業。有男販私商。常遭官事。秦氏愁苦。幾欲沉身於江。遇淨住寺照師。勸之曰。有此煩惱宿世怨家。枉自沉江不如念佛。秦氏醒然迴心。即燼一指誓長齋三白。念佛十年不怠。見一切人皆稱佛子。一日請戒行人諷觀經。每一觀誦佛千聲。至像觀忽焉而化。
四明黃氏。早喪夫歸父捨修淨業。臨終稱佛結印履地徐行。儼然立化。家人篩灰於地以驗生處。見蓮花一朵生於灰中。
錢唐袁氏。因往靈芝受菩薩戒。即斷暈酒進修淨業。一家皆服其化。二十年不渝初志。一日病中請圓淨律師說法。忽見佛菩薩眾現前。端坐而化。
錢唐陳氏媼。從靈芝受菩薩戒。專心念佛日課千拜。常有舍利散經桉上。臨終見化佛來迎。顧旁人語未及半。已凝然不動矣。
武林王氏。常誦法華念佛求度。一旦見菩薩大身住立空中。遂連聲稱菩薩高大菩薩高大。又云。恐女人足穢難升花台。語畢而化。
四明孫氏。寡居齋戒。禮誦念佛三十年不懈。手製衣衾鞋襪施僧不記其數。一日微恙。見異人立床前曰。宜勤精進。又夢八僧遶行懺室。身掛縵衣隨僧行道。遂沐浴淨衣。請僧行懺。於大眾前端坐誦經。至一心不亂。左手結印奄然而化。遠近皆聞空中奏樂。
上虞胡長婆李氏。夫喪後。日夜高聲誦彌陀經。凡十餘年。一旦有僧覆以緋蓋。告之曰。汝今月十五日夜子時去。問師何人。答曰。我是汝念者。婆遂會別諸親。至時果有異香光明。即端坐而逝。七日火化。齒如雪玉。舌如紅蓮。睛如蒲萄。皆精堅不壞。舍利不可以數。次日焚處生一花。如白罌粟然。
安吉王氏女。日誦彌陀觀音金剛諸經念佛求度。母病亡。既斂惡血流滴。女髮誓曰。若我孝心真實。願臭氣不生。言訖流血即止。以舌舐漏處。絕無穢氣。父娶後室與同修淨業。女得疾請僧說淨土觀法。忽索衣吉祥而臥。手攬觀音手中幡。寂然不動。繼母篩灰於室以驗受生。見灰中印出蓮花數朵。
錢唐盛氏。日課觀經誦佛不輟。一日病中浴畢面西。問家人云。聞磬聲乎。淨土眾聖且至。已而合掌喜躍曰。佛菩薩已至。觀音手執金台。如來接我登座。即奄然而化。
錢唐沉氏。念佛十餘年。日加精進。命工畫八尺彌陀像。病中安設床前。欣然曰。我何多幸。即請僧念佛相助。忽曰。見一僧長大授我金座。遂座前方執錦褥角。其座即行。恐有障緣。望眾更為念佛。眾皆勇勐厲聲。良久復雲。念佛功德已登金台。此去不回矣。即瞑目而逝。
長安姚婆。因範行婆勸念佛。臨終見佛菩薩來迎。婆言。未與范婆相別。請暫駐少時。須臾范至。佛尚住空中。具言所見勝異。執手而化。
汾陽約山翁婆。每日嗟嘆。世間無常無一可樂。月晦必請僧二員永夜念佛。翌旦設齋婆手自營辦。臨終之夕。咸見佛光入室。寶蓋覆於庭上。婆忽遷化。
汾陽裴氏女。專心念佛。以小豆為數。積滿十三石。報盡之日。索火燒香。口雲。佛以花台與我。今當往生。
汾陽溫靜文妻。病在床上。夫勸令念佛。二年不絕聲。謂夫曰。我已見淨土佛菩薩。後月當去。至期見金蓮花如日輪。
醴泉孟氏女。久纏重病。沙門勸令念佛三年。謂夫曰。可急報諸親令來相送。暨畢集女焚香與眾念佛。見空中執錫沙門曰。汝當往生。已而佛菩薩至旛華排空。忽然遷化。
汾陽梁氏女。兩目俱盲。遇沙門勸令念佛。越三年雙目開明。後忽見佛菩薩幡蓋來迎。即日命終。
念佛道者陳氏。賾禪師之母。師住廣平普會。迎侍方丈東室。翦發為出家相。朝夕念佛。四眾稱為道者。後病中集緇素鳴磬念佛。兩日忽合掌瞻像。泊然而化。明日頂溫面色鮮白。師前一日夢母謂曰。我見尼師十餘來相召。師應之曰。此往生之祥。言已坐滅。面色變白。至是果然。
吳興陳氏。受持齋戒。誦法華五千部。金剛彌陀諸經各一藏。念佛滿三十年。一日不食。家人問欲何所須。答雲。欲求見佛。言訖右脇而化。
會稽胡氏淨安。禮阿彌陀佛八萬四千相好者四會。偶微疾。見佛來迎。安庠坐逝。路人聞空中樂聲隱隱西去。
錢唐孫氏女。常念佛持咒。因病請清照律師至。謂曰。久病厭世願求往生。師為談淨土因緣大喜。至夜夢師持藥一盞。服之流汗。身心輕安。三日後語侍人曰。迦葉尊者來此。好金蓮華座。即瞑目結印而化。
仁和郭氏妙圓。長齋念佛。誦法華彌陀經及二懺。常諦觀落日對想西方。忽空中告雲。郭妙圓決生淨土。清照亨律師。即其兄。嘗往寺中建繫念會。作百僧齋莊嚴淨土。臨終之際請亨師說法。求佛接引。即時端坐凝然不動。
周行婆。家太平州。蚤年念佛專注。一夕互跪念佛。泊然而化。隣人見數僧自婆家出引婆騰空而去。
錢唐龔氏。晝夜念佛誦彌陀經。偶得疾。請亨律師指示西歸。講說未終端坐而化。老妾幹氏亦念佛不輟。一夕夢龔氏告曰。我已得生矣。汝後七日亦當往生。至期果逝。
嘉禾鐘婆。日誦彌陀經十卷。餘時念佛。二十年為常課。一日語其子曰。見大白蓮華無數。一婦人端正好衣立我前。又眾僧在此何以供養。子云不見。遂無語端坐聳身而化。
潮山黃婆。持金剛法華專心念佛。暑中忽得痢疾。但飲水不食。隣菴沙門善修常建念佛會。婆病中欲請修。修夢婆來。謂曰。將往西方。修未以為異。越二日婆西向念佛十聲。端坐而化。遠近皆見紅霞覆婆之屋。
霅川朱氏。念佛三十年。每讀金剛經以為聖賢在此不敢踞坐。後忽不食四十日。唯飲水念佛。先夢三僧入室各執蓮華謂曰。我先為汝種此蓮華。汝卻歸來。既覺喜悅。乃請僧眾念佛為助即就座而化。
四明淨心女。不知姓。刺血自畫佛菩薩三聖像於羅木板凡一千片。普散與人。上有正信女淨心題雲。願所修淨業速獲成就。不入母胎化生蓮沼。後不知所終。
嘉禾周氏。適庶民孫氏。同翁婆常時念佛。感室中佛像有光如螢。或現鮮華。或現佛菩薩像。三時必聞天樂或空中誦經聲。
常熟陶氏。寡居常持普門品。夢白衣人授以蓮華令食之。又夢梵僧授以彌陀經。覺即能誦不假師授。一夕帳幌光明有彌陀像立經凾上。每誦經時必於卷上迸出舍利。積以成合(已上三人。生前勝相若此。臨終必得往生。殆不能委知耳)。
項氏妙智。四明鄞人。寡居二女悉令為尼。同居楊氏菴。見人唯勸念佛。晚歲偶疾。謂女尼曰。多有尼僧相待西歸。乃請人念佛。忽曰。我欲坐化錯與作棺也。女曰。佛用金棺無嫌也。母喜諷上品觀。轉身面西。兩手作印微笑而逝(紹定六年)。
沉氏妙智。四明慈溪居。自幼蔬食念佛。長歸章氏。未嘗中廢。施米貸被以濟飢寒。常誦彌陀經為日課。一夕微病念佛尤力。忽見佛菩薩居士長者擁立目前。燈光千點累累然狀如虹橋。即日右脇吉祥凝然不動(端平二年)。
沉銓家錢唐。同妻施氏專心淨土。請照律師依觀經繪九品往生圖。印施般若經。供佛飯僧。徑山天寧五剎皆建大殿像。平時諸善悉用迴向銓及施氏前後命終。皆感化佛持錫接引西去。
往生惡輩傳
長安京姓本為屠。因善導和上勸人念佛。滿城斷肉京嫉之持刀入寺。興殺害意。導指示西方現淨土相即迴心發願上高樹念佛。墮樹而終。眾見化佛引天童子從其頂門而出(天童即其識神)。
長安張鐘馗殺雞為業。命終見緋衣人驅群雞至唱言啄啄即四向上啄兩目。血流痛不堪忍。有沙門弘道。見之為設像勸令念佛。忽覺香氣滿室群雞散去。即端坐化雲。
長安張善和。殺牛為業。臨終見牛數十來雲。汝殺我。善和告妻。急請僧即為說觀經。若有眾生作不善業應墮惡道善友告令至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善和大叫雲。便入地獄也。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捻香。轉身向西厲聲念佛。未足十念即雲佛來也。已與我寶座。言訖而終。
金奭。家會稽業網魚。因天華寺利行人結生蓮社。蒙勸念佛。頓棄前業。日持佛萬聲。久之告家人云。我已見佛菩薩至門。已見金蓮華來迎我矣。即坐竹床結印而化。遠近皆聞異香。
吳瓊家仁和。先為僧。因家務還俗。兩娶生二子。屠酤庖膾無所不為。遇造食殺雞鴨以手提起。唱雲。阿彌陀佛子好脫此身去。每切肉時。口常念佛。及教村人念經修懺。忽眼上生瘤如雞子大。常切憂怖。乃造草菴獨居。旦夜繫念。依普賢行法發露懺悔。一日無病往諸家言別。來日去也。次日請道友念佛相助。將布衫換酒。飲訖大叫雲佛來也。即便命終。
往生禽魚傳
裴氏鸚鵡。唐成都尹韋皋記曰。人有獻鸚鵡者 河東裴氏謂。此鳥名載梵經。智殊常類常狎而敬之。始告以六齋之禁及午後非時。終夕不食。或教以持佛名號。仰首奮翼若善承聽。每清晨永夜發和雅音。阿彌陀佛聲聲相續。一日有憔悴容。訓養者鳴磬而告之曰。將去此而西歸乎。每一擊磬一稱佛。十擊磬而十念成。斂翼委足揜然而絕。桉釋典十念成往生西方。又云。得佛惠者沒有舍利。遂命火焚之。得舍利十餘粒。貞元十九年九月記。
長沙鸜鵒。元祐間長沙郡人養一鸜鵒。俗呼八八兒者。偶見僧念阿彌陀佛。即隨口稱念。旦暮不絕。因以與僧。久之鳥亡。僧具棺以葬之。俄口中生蓮華一枝。人為頌曰。有一靈禽八八兒。解隨僧口念阿彌。死埋平地蓮華髮。我輩為人豈不知。
天台鸜鵒。黃岩正等寺觀師畜一鸜鵒。常隨人念佛。後則常念阿彌陀佛不待教導。一日立死籠中。乃穴土以葬之。舌端生紫色蓮華。大智律師為頌之。有立亡籠閉渾閑事化紫蓮華也大奇之句。
劉成魚。唐天寶中當塗漁人劉成李暉。載魚往丹陽泊舟浦中。李他往。劉遽見舡上大魚振鬣搖首稱阿彌陀佛。劉驚奔於岸。俄聞萬魚俱跳躍念佛。聲動天地。劉大恐盡投魚於江。李至不信。劉即用己財償之。明日於荻中得錢萬五千(十五貫也)題雲還汝魚直。
往生續遺
慧海。隋大業時居江都安樂寺。專心淨業。得齊州道詮所遺無量壽佛像。慇勤禮懺。像忽放光。自是懇求往生愈切。一日面西趺坐。念佛而化。
馬子云。唐時舉孝廉為涇縣尉押租綱。赴京遇風船溺被系。乃專心念佛五年。後遇赦因入南陵山寺持一食齋。忽謂人曰。吾一生坎軻。遂精持內教。今西方業成。行當往生安養。明日沐浴新衣。端坐合掌。異香滿戶。喜曰。佛來迎我。言畢而沒。
於昶。唐天後朝任并州錄事。晝決曹務夜判冥司。每知災咎陰為之備。都不形言。凡六年。丁母艱。持金剛經。更不復為冥吏。至八十四將終。忽聞奇香。遽謂左右曰。有聖人迎我往西方。即念佛而沒(報應記)。
魏世子。宋時梁郡人。奉佛精進。唯婦不信。女病死七日再省。即升高座誦無量壽經。下啟父言。兒去便往無量壽國。兒及父兄池中已有芙蓉大花當生其中。唯母獨無。不勝此悲。故歸啟報語竟復絕。母自是亦信法教(冥祥記)。
葛濟之。句容人。稚川之孫。故世事神仙。妻紀氏存誠佛法。旦夜不替。方織之次見雲日開明。投梭仰望。見西方如來真形幡蓋映天。心獨喜曰。經說無量壽佛今得瞻見。便頭面作禮。及引濟之同瞻。尚見半身。俄而隱沒。厥後夫婦念佛相繼而化(冥祥記)。
釋文慧。居嘉禾青龍。詩律高古與北峯印公為友。北峯亦好吟。慧奪筆責之曰。吾兄大法柱石。何必為此。北峯感之遂折節為學。卒為聞人。慧專志淨業。至老益厲。臨終聞空聲。雲中品中生。
釋慧明。號晦菴。學於慧光僧錄。晚依菁山常照寺。與至葉修淨業。日課法華楞嚴圓覺。持彌陀聖號以萬數。慶元己未春示疾。謂弟子曰。吾學大乘求生淨土。今遂願矣。乃累足坐逝。眾聞天樂西來徘徊頂上。荼毘之餘。五色舍利。不可以計。
釋智廉。居上虞化度寺。初遍參宗門。晚節一意西方。慶元改元秋八月。書偈別眾曰我夢中見阿彌陀佛大眾圍遶而說法雲。諸上善人當須專修淨業。來生我國。說已即隱。我既見相往生必矣。即回身西向作印坐逝。
李秉。紹興中官也。領御藥院。初學禪於淨慈輝自得有省發。晚閱龍舒淨土文。日課佛號。與其子閣長元美殿長林師文等數十人。結淨業會於傳法寺。久之感疾。忽見彌陀佛以金圓光戴其首。越七日又見金華滿房。乃囑付親眷。書偈端坐。結印而終。
閻邦榮。池州人。因僧勸修西方。持決定往生咒。每旦向西一誦千遍。或率眾同持。如是二十年。紹熙元年春。偶聞異香連日不消。家人夜夢二青衣侍立邦榮之側。其子又夢。彌陀放光遍照堂宇悉作金色。數日面西趺坐課佛。忽起曰。我去矣。行數步。舒手結印。微笑立化。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八(終)
往生高尼傳
宋道場法盛法師 宋丹陽道爰法師 宋金陵法藏法師 唐積善淨真法師(長安) 唐廬山悟性法師 宋錢唐能奉法師 宋四明慧安法師
往生雜眾傳
隋汶水二沙彌 宋雍州童行師讚 宋錢唐童行曇遠 宋會稽大善童行 宋仁和倪道者
往生公卿傳
唐太傅白居易 唐觀察使韋文晉(石晉) 翰林學士張抗(翁兒附) 宋少師鐘離瑾(母任夫人附) 宋朝請鐘離景融(瑾之子) 宋崇道鐘離松(附景傳) 宋主客楊傑 宋侍郎馬亮 宋朝奉馬玗(亮之子妻王氏附) 宋宣義馬永逸(玗之子) 宋宣義胡[門@重] 宋朝散葛繁 宋侍郎王古 宋司諫江公望 宋朝散王衷 宋助教張迪 宋通判賈純仁 宋縣令梅汝能 宋給事中馮[木*戰] 宋侍郎吳秉信 宋丞相錢象祖 宋司士王仲回 宋處士庾詵 宋龍舒王日休 宋居士房翥 宋儒士孫抃 宋居士王闐 宋居士孫忠 宋學諭晷定國 宋晝錦樓汾
往生士庶傳
隋恆州宋滿 梁東平高浩象 唐法忍山老人 唐榮陽鄭牧卿 唐長安張元祥 唐長安李知遙 唐京口元子平 宋天台左伸 宋武林范儼 宋錢唐沉銓(妻施氏附) 宋錢唐孫良 宋仙潭姚約(景懿法師附) 宋松江梅福 宋霅川胡暠 宋會稽唐世良 宋錢唐陸偉 宋會稽李彥通 宋錢唐陸沒 宋上虞憑瑉 宋潭州黃打鐵 宋四明計打鐵 宋嘉興徐六公 宋臨安沉三郎
往生女倫傳
隋文帝皇后 宋荊王夫人王氏(侍妾附) 宋馬朝奉妻王氏(見馬玗傳) 宋呂都官妻吳氏 宋武林縣君蔡氏 宋陳承宣夫人馮氏 宋王朝請妻陸氏 宋欽成後姪朱氏 宋周寺簿妻樓氏 晝錦樓君妻周氏 宋松江秦氏 宋錢唐鄭氏 宋錢唐於佛子 宋四明黃氏 宋錢唐袁氏 宋錢唐陳媼 宋武林王氏 宋四明孫氏 宋上虞胡長婆 宋安吉王氏 宋錢唐盛氏 宋錢唐沉氏 宋長安姚婆 宋汾陽約山婆 宋汾陽裴氏 宋汾陽溫氏妻 宋醴泉孟氏 宋汾陽梁氏 宋念佛道者陳氏(蹟禪師母) 宋吳興陳氏 宋會稽胡氏 宋錢唐孫氏 宋仁和郭氏 宋太平周行婆 宋錢唐龔氏(侍妾于氏附) 宋嘉禾鐘婆 宋湖山黃婆 宋霅川朱氏 宋四明淨心女 宋嘉禾周氏 宋常熟陶氏 宋四明項氏 宋慈溪沉氏
往生惡輩傳
唐長安京姓(屠業) 唐長安張鐘旭(殺雞) 唐長安張善和(殺牛) 宋會稽金奭(漁捕) 宋仁和吳瓊(屠酤)
往生禽魚傳
唐裴氏鸚鵡 宋長沙鸜鵒 宋觀師鸜鵒 宋劉成魚
本朝飛山戒珠始集往生傳。厥後侍郎王古加以續傳。南渡以來錢唐陸師壽又增續之。四明默容海印復為續於後。凡二儒二釋繼成此書。今並刪削繁文。獨著平時念佛臨終往生之驗。俾修淨業者有所慕焉。
往生續遺
隋江都慧海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