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閦佛,此雲無動。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這先解釋佛,實在講,佛菩薩都沒有名號,名是假名,這名號從哪裡來的?名號是從眾生這一方面而建立的,是屬於隨機而立的。「機」,就是眾生的根機;換句話說,是眾生現前所需要,這樣建立的。「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換句話說,無量的德能當中取一個名字,用它一個,對眾生當前很適用的,是這樣建立的。因此諸佛菩薩有無量無邊的德能,也就有無量無邊的名號。現在對我們用哪一個名號,會用得很恰當,這個名號對我們現前有一定的利益,能夠幫助我們修學,是這樣建立的名號。名是表法的,既然名是表法,這個批註諸位一看就曉得,不必多說了。世尊為我們說出五尊佛的名號,我們曉得表法,那一定有特別的意思在。東,在四季裡面,東方是春天,南方是夏天。在五行裡面,東方屬於木,南方屬於火,西方屬於金,北方屬於水,中間是土,這是中國跟印度人看法都非常接近。

這五尊佛的名字,就是代表法門修學的根本,表法,代表這個意思。第一尊佛,它表的意思,就是你要學佛,無論你學什麼法門,無論學的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第一個你要學不動,你才能夠成就。聽這個人說,心跟他走了,聽那個人講,又跟那個跑了,你是一事無成。所以第一尊佛,就是阿閦鞞佛,阿閦鞞的意思就是不動。這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這個做不到的話,其它都不要談了。阿閦鞞翻作不動,佛翻作覺,在世間法講「不為八風所動」,我們世間人常講八風吹不動,這才有資格入佛門、學佛法。

單單八風吹不動還不行,因為八風是世間法,世間的名聞利養,這是五欲六塵,屬於八風裡面的,這個東西不動心了,還要更進一步不為其它法門所動。佛法法門很多,宗派很多,你要是學哪一個,你就專心去學,你會有成就。學禪的,你就專心參究。你想參禪,聽到講經說法不錯,又想去學講經,你禪完了;聽到那個人念咒,學密也不錯,也去跟他學咒;一樣都不能成功,法門是一門深入。其它法門好,我們讚歎它,我們決定不學它,心不動搖,我死心塌地在一個法門上,一門深入。善導大師說得好:如果求解,可以多學幾個法門,多學一些經典,為什麼?我多懂得,是求解。但是行門,修行決定是一門深入,不可以同時學兩個法門,這就是不動它所代表的。像《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表的什麼意思?我們如果不能夠理解,《華嚴》就白看白讀了。五十三位善知識也是表法的,他代表什麼?代表我們的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是我們每天從早到晚所接觸的,這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識。

你接觸的面非常廣大,你對它們都能夠理解,你是充滿了智慧。可是自己修行,一門深入,從來不為它們所動搖。善財修什麼法門?善財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他參學第一個老師德雲比丘,這是一位出家人,五十三位善知識只有五個出家人,其它的統統是在家人。德雲比丘教他的是念佛法門。這是第一個老師,先入為主,他主修的。每參訪一位善知識,最後怎麼樣?戀德禮辭。戀德,我很感謝你;我向你告辭,告辭就是什麼?我不學你的法門,我還是老實念佛。一直到最後第五十三個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十大願王送他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個開始念佛,一個最後圓滿送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善財童子修的是念佛法門,一生成就,沒有到第二生,一生成佛。這是根熟的眾生,他是各宗各教,這世間各行各業他不是不接觸,他統統都接觸,統統都明瞭。與自己修學的法門決定不障礙,決定不為其它法門所動搖,這是《華嚴經》善財童子做了一個榜樣給我們看,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所以,我們能夠不為世出世間一切法所動搖,這才能成就自他功德莊嚴,這是我們修學真正的基礎,是我們修學佛法必須要具備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就不必浪費精神,也不必浪費時間;為什麼?你學不成。古來大德,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我們在很多名山道場記載裡面看到,祖師大德們發現一個可以造就的人才,他用什麼方法來教導他?首先用種種方法來折磨他,看他動不動心,看他有沒有耐心,有沒有毅力?到你受不了,走了,走了就算了,不能成就的。百般折磨,他還是不動心,他還是忍受得住,這個人就是大器,真正能成就。菩薩修學的綱領:第一個就是佈施,佈施是放下;第二個就是忍辱。我們仔細觀察古來祖師大德教人,真的手段方法巧妙不同,實在講就是一個佈施,一個忍辱,教你放下,教你忍耐。不動也就是這個意思,我把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就不會被它動搖;我一心專修這個法門,這就是忍辱,我能忍受得了一個法門,其它的統統放下、統統舍棄,還是這個意思。這一尊佛是第一個,第一個就是你學佛要具足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