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則親近,惡人則遠避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

這就談到: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善人、惡人」,就是吉、凶不同的道路。這個「氣味」,就好像香草和臭草的關係;從他的品質來說,就好像一個梟鳥和鳳凰的差異。所以一個人交結朋友,一定要親近善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善人他所修的「德行」,他的智慧、他的心量、他這樣的一個品質,我們去親近,就會得這個善人的「熏陶」,我們就漸漸的也有這樣的一個「香氣」。

惡人所醞釀的都是「災殃」,你如果靠近了,你一定要分擔這個災殃。所以一定要遠遠地避開,不致於有「牽連之禍」。所以自天子以至於一般的庶人,都是要親賢人,遠奸黨。這為「第一要務」。這樣的情形,能夠潛移默化,轉移我們的「性情」。

所以你看「孟母教子」,為什麼叫「孟母三遷」?就是由於環境、習俗的影響。開始孟子住在那個屠宰場旁,這小孟子就一天到晚想著怎麼殺豬。孟母看了,這樣不行,趕緊搬家。搬到一個商場旁邊,那孟子就想著怎麼作生意。孟母還是覺得不行,最後第三次遷到一個學校旁邊。這個小孟子就天天「之乎者也」,學習聖人的學問,所以在儒家成為一代亞聖。都是由於環境的影響。

佛世的時候,有一頭白象——受環境的熏習,不僅人是這個樣子,連動物都是這個樣子。華氏國有一頭白象,它的力量很大,「能滅怨敵」。如果人犯了罪,就拿這個罪人放在地上,讓這個像踏下去——踏死他。那個像很大,一腳踏下去,不就成了肉泥嘛。那以後像住的那個地方被火燒了,就把這個像移到了寺院附近。那到寺院附近,寺院的比丘天天誦經——梵音。誦《法句經》,裡面講「為善生天,為惡入淵」,你作善就生到天上,你造惡就入到深淵裡面。

這個像聽了,它忽然「悚立」,聽進去了,「若有覺悟」。以後再把罪人放到它腳下,它只是用鼻子嗅一嗅,舌頭舔一舔,就不踏殺了。國王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就趕緊又把這個像再移到屠宰場旁邊。這個像天天看到殺豬、宰羊,這個「恶心」又起來了。所以以後人在腳下,又踏上去了。

所以人見聞覺知,他被什麼所熏習,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為什麼要念佛?你不念佛,就念五欲六塵、男男女女,那肯定這個煩惱就越來越熾盛。「染心易熾,淨德難成」,我們污染的心容易熾然,我們清淨的德能很難成就。所以我們天天要念佛。佛是清淨的,這個佛號就熏習我們越來越清淨,越來越清淨。那清淨的心,就能遠離煩惱。因為「善惡兩途,是不能「並立」的。有陽光,就不會有黑暗;有黑暗,就不會有陽光。

所以我們教育子女,也是這個樣子。你教育子女,一定讓他親近善人。不僅教自己子女親近善人,凡是你「一切親屬、知交」、有緣的人,都讓他跟善知識去交談,去「親近」。見到惡人,那些搞黑社會的,你趕緊要遠離。不僅叫自己子女遠離,那其他的人都要遠離。為什麼?你接觸善與惡:想修善很難,入惡很容易。由善入惡容易,改惡從善很難。所以我們一定要結交「善類」,能夠「進德修業,轉禍為福」。如果跟那些不好的人常常接觸,特別還有些黑社會之徒,去常常結交,可能就有後悔莫及的災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