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不是為了說服別人,而是為了理解別人

在世間,當我們拒絕別人的時候,實際上是需要智慧的,得讓人很愉快地接受拒絕。

佛門講法無定法,做任何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空間和一定的因緣,如果心存慈悲,自然會有解決問題的智慧和方法,臨時抱佛腳肯定是不行的。

智慧不是外面給我們的,我們每個人本來就有智慧,只是因為被我執下的煩惱遮蔽住了。現在我們把煩惱減輕了,智慧自然就被開發出來了。比如,在寺院裡吃飯的時候不說話,久而久之,人的內心會變得很安靜,就會看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會進步。

有人問,如果跟一個戾氣很重的人溝通,我們是忍著不說,還是順著他或者跟他作對?

其實,我們要明白一點,溝通不是為了說服別人。溝通是為了理解別人,如果你理解了他的戾氣,他的戾氣就開始減弱;如果你抱怨冷漠,他的戾氣就會增長。

現在善於表達的人越來越多,善於聆聽的人越來越少。其實,什麼是好好說話?很大部分是你好好聽人家說了什麼,然後再以愛心和智慧來回答。

有一次,一個法師從外地回到寺裡後,跟師兄聊了一些心事,就是想傾述一下心情,但這位師兄理解錯了,誤以為小師弟需要他的開導,於是就好為人師了一番,結果這個法師聽不進去,最終兩人不歡而散。師兄委屈地把此事匯報給師父。師父說:「有時候,傾聽比說話更重要。你應該聽他說,聽就可以了。」

在中國,人們常常說上善若水,水容萬物。當一個有上善之美稱譽的水接收到不善之語的時候,它的形狀就會變得猙獰、難看,可想而知,當我們人心受到了不善傷害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水且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