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明明有快樂,為何佛教只強調苦呢

佛教《正念經》中云:「輪迴如針尖,永無少安樂。」在六道輪迴當中,所有眾生都如同生活在針尖上一樣。除此之外,佛經中還用火坑、羅剎洲等比喻來說明世間無有安樂、本性是痛苦的道理,即使眾生能感受到一點快樂,它也是無常、不穩固的。可見,雖然生活中有苦受、樂受、舍受,但處處可見痛苦的自性。

也許有人疑惑:「生活中明明有很多快樂,為什麼佛教只強調痛苦呢?」我們的確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少許快樂,但是大多數時候還是痛苦的。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佛經中對苦的分類,同時也請大家思考——如果生活是快樂的,那你能不能也對快樂做一個總結分類呢?

當我們還在母胎中時,由於母親飲食的冷熱、身體的運動等,我們會感受非常大的痛苦。此外,每個人都伴隨著哭聲而出生,沒有小孩是笑著出生的,這可能也預示了「生」是一件痛苦的事。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注定要走向衰老,而「老苦」指的就是身體中的器官逐漸衰敗。世間有種觀點:當女性臉上出現第一道皺紋的時候,幸福感就會開始下降。現在有很多人,為了永葆年輕,提陞幸福感,不惜花重金整容,但事實上,誰都無法改變無常,隨著時間流逝,每個人的臉上都遲早長出皺紋。

相信大家都對「病苦」有所認識,尤其是無法享受醫療保障的人們,如果無力支付醫療費用,就不得不忍受巨大的病痛,即便是平日裡身體很健康的人,生病時,就像是被石頭擊中的小鳥,一點力氣都沒有。我前段時間去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那邊有很好的醫療保障,國家會為人們承擔醫療費,但還有很多國家做不到這一點,因此,很多人不得不為醫療費而頭疼,但這畢竟還只是費用問題,而身體上的疼痛則更難熬。

面臨死亡時,我們的內心會經歷他人無法想像的恐懼,不論曾經擁有過多少財富、名譽,都不得不放下,孤獨地前往下一世。有些人覺得,提及死亡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但這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無論我們多麼恐懼、多麼想逃避,都無法避免。

由此可見,不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論你是才高八斗,還是不善言辭;不論你是年輕有為,還是處於垂暮之年,每個人都必須要度過生、老、病、死這四大苦海。

除了上述的生老病死以外,八種支分痛苦中還包括「不欲臨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和「近取蘊苦」等四種痛苦。其中,不欲臨苦指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比如,夫妻之間雖然早已沒有感情了,但出於種種原因,還是不得不住在一起;不得不與自己不喜歡的同事一起工作;明明不喜歡讀書,但不得不去學校等。

求不得苦,指因為無法獲得心裡特別喜歡的某個人或東西而引發的痛苦。比如,無法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負擔不起自己想買的汽車、房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地位、財富等。很多人都生活在種種的慾望當中,一生中充滿期待和幻想,這也是一種痛苦。

愛別離苦,指雖然不想與自己的戀人或親人分離,卻無法與他們在一起而產生的痛苦。如長期分居兩地的夫妻或者人生中的各種生離死別等。

所謂的蘊,是痛苦的因、痛苦的所依、痛苦的器皿。因為我們具足五蘊,即色受想行識,所以,注定會感受無盡的痛苦。比如,有了色蘊,就會生病;有了受蘊就會產生歡喜、不歡喜的執著,進而產生痛苦。

從實事求是的角度來講,不論人生中充滿了快樂還是痛苦,我們都應該面對它們。有些年輕人不愛聽「苦」,覺得佛教消極悲觀,但現實本身就是痛苦,我們不能自欺欺人地把「苦」說成「甜」,否則,當痛苦到來的時候,有些人可能無法面對,進而選擇一些極端行為,甚至自殺。

據說每年約有近四萬美國人自殺,這個數字甚至已經超過了癌癥、車禍所造成的死亡人數。人們自殺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無法對治內心的痛苦,找不到其他的出路,甚至認為只有自殺才能終止痛苦,但事實上,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對於很多修行人來說,雖然生活中也會遇到痛苦,但他們能面對痛苦,並將痛苦轉為道用,從而對治痛苦,因此,自古以來,很少有修行人自殺。

有一個故事非常具有啟發性:印度聖雄甘地的兒子在12歲時生了一場大病,需要做手術。為了讓手術順利進行,醫生想騙孩子:「手術不痛苦。」但甘地夫人卻拒絕了醫生,她認為直接把真相告訴孩子比較好,於是對自己的兒子說:「手術過程會很痛苦,但任何人都無法代替你上手術檯,所以你必須承受。」她這種讓孩子面對真相的教育方式,被後人傳為佳話。

生活中的感情、財富、地位都是不穩定的,不論現在看上去有多快樂,無常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並帶來很多痛苦。而刻意壓制、逃避,對我們沒有絲毫的幫助,誰都無法真正逃離痛苦。但是,如果經常思考生活的本質,我們的心逐漸就會堪能,可以將痛苦轉為道用,痛苦也就不會帶來嚴重的傷害。

其實,痛苦是一個很好的老師,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為我們帶來很好的學習機會,增強我們的心力。修行人也會遇到痛苦,但修行人不會把痛苦執為實有,反而將它轉為道用,正如有些修行人面對親人去世時,並不會像普通人一樣脆弱不堪。

很多年輕人都喜歡一首歌:「我要穩穩的幸福……」但大家都忽略了一點——幸福是無常的,不可能永遠「穩穩」。如果內心有一定的修行,我相信你就會找到一個相對「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