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是宋代天台宗山外一派的義學名僧。字無外,自號中庸子、或稱潛夫。錢塘(今杭州)人,俗姓徐。幼時出家,隨後於錢塘龍興寺受戒。二十一歲,受儒學,但仍以習釋氏為本務,即往奉先寺依源清學習天台教觀。後隱居於西湖孤山的瑪瑙坡,與處士林和靖(逋)為友,又與當時天台宗義學沙門慈雲遵式相交,以天台三觀教人,孜孜不倦,著述甚富。先是源清承其師慈光晤恩(912—986)之說,謂智顗《金光明經玄義》廣本(這部經的《玄義》有廣本、略本)中的觀心釋為後人所增,乃撰《法華十妙不二門示珠指》二卷,主張真心觀。四明知禮起而作《釋難扶宗記》,以難源清而扶廣本。智圓為救師說和同門梵天慶昭(?— 1017)合撰《辯訛》對抗知禮。其後十餘年,更撰《金光明經玄義表微記》一卷,以詞鄙、義疏、理乖和事誤四難,批判廣本的觀心釋。又撰《請觀音經闡義鈔》,提出智顗在《請觀音經疏》中所說的理毒(法界元染而染為理性之毒)能消伏,所以不是性惡。知禮對此又撰《釋請觀音疏中消伏三用》及《對闡義鈔辯三用一十九問》(收入《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二),難破智圓之說,而主張理毒即性惡。慶昭的弟子咸潤,作《釋簽》救智圓,知禮的弟子仁岳(?—1064)也作《止疑》摧咸潤。如此雙方爭論不絕,達十餘年之久。智圓於行禪講道之外,好讀儒書,又喜為詩文(見《閑居編自序》),年四十七圓寂。因他隱居孤山,眾稱為孤山法師,弟子孤山惟雅傳其學。智圓曾於真宗天禧五年(1021)冬,就自造的《阿彌陀經疏》撰《西資鈔》,扶病口述,即由惟雅筆錄成書。
後人以四明知禮一系為天台宗的山家派,以錢塘晤恩、源清一系為天台宗的山外派。而智圓為山外派中著述最宏富的學者,他著有《文殊般若經疏》、《遺教經疏》各二卷,《般若心經疏》、《瑞應經疏》、《四十二章經註》、《不思議法門經疏》、《無量義經疏》、《觀普賢行法經疏》、《阿彌陀經疏》各一卷,《首楞嚴經疏》十卷,世稱十本疏主。十疏中僅《般若心經疏》現存。其餘著作現存的還有《請觀音經疏闡義鈔》三卷(現行本作四卷)、《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十卷、《涅槃玄義發源機要》二卷(現行本作四卷)、《涅槃經疏三德指歸》二十卷(現存十九卷)、《涅槃經治定疏科》十卷、《金剛錍顯性錄》四卷和《般若心經詒謀鈔》一卷。此外有《閑居編》收雜著及詩文五十一卷。
智圓的學說,在教理方面,大體不出山外諸師一般的見解,主張心是能造、能具的通體,色是所造、所具的別相,所以心具三千,色不具三千。又主張心、佛、眾生三法中,只有心是理,是能造的總體,生、佛諸法只是事,是所造的別相;所以理具三千,事不具三千。而在觀行的方面,卻同於山家主張以凡夫的妄心為觀法的對境,但以異於知禮所立為但妄觀,而以自家所立為即妄(即真之妄)觀。他又在《西資鈔序》(載《閑居編》卷六)中表示他的志趣是:「始以般若真空蕩繫著於前,終依淨土行門求往生於後。」他又說儒、釋其言雖異,其理相通;而主張「修身以儒,治心以釋」(見《閑居編》卷十九《中庸子傳》上),從而背離了純粹的佛教,但代表了宋代一部分僧人思想的傾向。
(黃懺華)
佛弟子文庫 > 中國佛教 > 正文
六相是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這六相是華嚴宗重要教義之一。這種教義的特點,表達了一切事物,圓通無...又作眾生緣慈。為三緣慈悲之一。視一切之有情,如父母眷屬般之親緣而行慈悲對待,即稱為有情緣慈。(參閱「慈悲」5...以佛教「本地垂跡」說為基礎之日本美術。日本原無偶像崇拜,然受佛教影響,神社亦漸供有神像。故自平安初期以來,權...(術語)佛為人中之寶也。維摩經佛國品曰:熟聞人寶不敬承。注云:肇曰:在天為天寶,在人為人寶。寶於天人者豈天人...【尋思】 p1177 瑜伽八十三卷三頁云:言尋思者,卽依如是無倒法義,起出離等所有尋思。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頁雲...(術語)蓮華三昧經謂依五智而生三身:一、法界體性智之身業為毗廬遮那佛,口業為普賢菩薩,意業為不動金剛。二、大...即密嚴國與華藏世界之合稱。前者為密嚴經所說,後者為華嚴經所說;皆為清淨莊嚴之佛土。瑜祇經卷上(大一八·二五四...【三種律儀由何而得】 p0213 俱舍論十四卷八頁云:此諸律儀,由何而得?頌曰:定生得定地。彼聖得道生。別解脫律儀...凡三卷(或十二卷)。略稱圓覺經大疏。唐代宗密述。今收於卍續藏第十四冊。隨文解釋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卷初揭...(雜語)可中猶縱使也。溈山警策曰: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守遂注曰:若頓悟正因兩字,則百川會海。【又】猶...菩薩名,因執持金剛杵,故又名金剛手菩薩,密宗以大日如來為初祖,此金剛薩埵為第二祖。...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 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諷刺顯得輕視,尊重增加...
(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二)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
今天和大家總說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修行方便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因為淨念相繼就是...
一、由種種無量學處廣大故;二、由攝受無量福德廣大故;三、由攝受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意樂廣大故;四、由建立無上正等...問: 有人說我們淨土宗行人是自了漢,您怎麼看待? 道安法師答: 有的人說我們淨土宗是自了漢,自顧自,求生西方了...
劉遺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年少喪父,事奉母親極為孝順。擅長老子、莊子的學說,不...
當你第一次在寺院隨出家人吃齋飯時,定感到新鮮:出家人吃飯,坐不窺堂,端身無語,舉止安詳,既嚴肅又認真,氣氛平...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說法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一天清晨,佛陀正在園中經行,一位容貌莊嚴殊妙的天子來到佛前,...
智圓(976—1022)
【中國佛教】
上篇:知禮(960—1028) | 下篇:阿底峽(982—1051,一說980—1052) |
意謂通達一切而無任何障礙。略稱一切無礙。法華經神力品(大九·一八六中):「能持此經者,於諸法之義,名字及言辭...
六相
有情緣慈
垂跡美術
人寶
尋思
五智所生三身
密嚴華藏
三種律儀由何而得
大方廣圓覺經大疏
可中
金剛薩埵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少說與多說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語 句句直指人心

攝耳諦聽 佛號不斷

菩薩戒的四種廣大殊勝
如何看待淨土宗行人是「自了漢」

他依止慧遠大師修行,一生三次見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