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二十二卷,姚秦弘始十五年(413)罽賓沙門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此經是北方所傳《四阿含經》中之一。因為它所匯集各經的篇幅最長,除了有重點的批判外道異說以顯彰佛教而外,所說的事實又多半涉及長遠的過去事,所以叫《長阿含經》(見《彌沙塞五分律》卷三十,《分別功德論》卷上)。

  此經譯本內容,共四分四誦,內收有三十經。各經主題如次:第一分第一誦,收《大本經》等四經,主要敘述諸佛及弟子過去事緣。

  《大本經》第一,說毗婆尸等七佛種族、生處,出家成道,所化弟子等本生因緣,並特詳述毗婆尸佛初成道時,多修安隱、出離二觀,為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等說法等事。《遊行經》第二,佛因摩竭王阿闍世欲伐跋祇命大臣離舍來佛所問法,佛因為比丘說七種、六種不退法。又歷敘佛遊行教化,說四深法、五寶難事、四諦、地動八因緣、世有八眾、四種應得起塔、乃至入涅槃分舍利等事。

  《典尊經》第三,說佛在"因行"中為大臣典尊化七王、出家等事,但仍非究竟道,今為弟子說法,乃是究竟梵行。《闍尼沙經》第四,說人王優婆塞念佛,命終為毗沙門天王太子,得初果,七生中常名闍尼沙(譯勝結使),向佛述聞自梵童說四念處,七定具、四神足等法。

  第二分第二誦,收《小緣經》第十五經,主要敘述佛所說法要及修行等事。

  《小緣經》第五,佛說四種姓善惡升降平等,出家修道同為釋種。又說四種姓生起因緣,以成就明行為最上。

  《轉輪聖王修行經》第六,說過去堅固念等六轉輪王以正法治世,至第七王惡法自用,致成減劫;後王修善,又漸成增劫。因此教比丘等當修善法,可得四神足等。

  《弊宿經》第七,說童女迦葉在拘薩羅國為弊宿婆羅門說種種法破除斷見,令彼皈依佛法,設令施眾,命終生天等事。《散陀那經》第八,佛因尼俱陀梵志對散陀那謗佛,佛為說苦行垢無垢等法,化令皈依。

  《眾集經》第九,佛命舍利弗為眾說法,因而共集佛說,從"一切眾生皆依食住"之一法起,逐次增一,說至十無學法止。

  《十上經》第十,佛命舍利弗說十上法,從成修等十種一法,逐次增一,至十種十法,具足五百五十法,能除結縛,得至涅槃,盡於苦際。

  《增一經》第十一,佛為諸比丘說一成、一修、一覺、一滅、一證等,增一至十成、十修、十覺、十滅、十證等五法。《三聚經》第十二,佛為諸比丘依據趣惡趣、趣善趣、趣涅槃等三聚,說增一法門。從一三法聚增至十三法聚。《大緣方便經》第十三,廣說十二因緣深義。

  《釋提桓因問經》第十四,帝釋發微妙善心欲來見佛,先使樂神般遮翼鼓琉璃琴讚佛。佛為說天人怨敵之因起於戲論,"若無調戲則無想,無想則無慾,無慾則無愛憎,無愛憎則無貪嫉,若無貪嫉則一切眾生不相傷害"。又說舍離諸受等。

  《阿晁夷經》第十五,佛為房伽婆梵志說善宿比丘往因。又說破外道苦行邪見等事。

  《善生經》第十六,佛為長者子善生說離四種惡行,及敬禮六方之法。

  《清淨經》第十七,佛因沙彌周那陳述尼乾子徒眾分裂諍論等事,乃說清淨梵行等無諍正法。

  《自歡喜經》第十八,舍利弗念佛說製法(三十七菩提分)、處法(十二處)等,智慧無餘,神通無餘,世間所有沙門婆羅門無有與如來等者。

  《大會經》第十九,諸天鬼神婆羅門於佛所集會,佛各別為之結咒。

  第三分第三誦,收《阿摩晝經》等十經,主要敘述佛對異學的論難。

  《阿摩晝經》第二十,佛為婆羅門阿摩晝說釋種種姓因緣,並為說法使見佛相好,引其師來皈依悟道。

  《梵動經》第二十一,說寡聞凡夫,不達深義,惟知讚佛持戒等小因緣;賢聖弟子則能讚佛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謂佛善知沙門婆羅門本劫本見、末劫末見、盡入六十二見之中,因而詳說六十二見。

  《種德經》第二十二,佛讚許種德所說婆羅門出生等五法中,惟持戒智慧二者為不可缺,因說比丘的戒慧二法令使皈依。

  《究羅檀頭經》第二十三,佛為婆羅門究羅檀頭說三種祭祀、十六祀具、及歸、戒、慈心、出家修道功德,令使皈戒。

  《堅固經》第二十四,堅固長者子請佛教比丘顯現神通,佛說惟教弟子靜處思道,復藏功德,發露過失,終不教弟子顯現神通。

  《倮形梵志經》第二十五,佛為倮形梵志迦葉說共行有善惡二趣,均非出離之道;惟佛善能說法,令人修道,究竟涅槃。

  《三明經》第二十六,佛破斥三明婆羅門所說三梵天道的虛妄,另說四無量為梵道。

  《沙門果經》第二十七,佛為阿闍世王說沙門現得果報,使王懺悔。

  《布吒婆樓經》第二十八,破斥布吒婆樓梵志異論,顯示想的生滅有因有緣。

  《露遮經》第二十九,露遮婆羅門請佛而生惡見,謂沙門婆羅門不應為他說法。佛說世有三師等破之。

  第四分第四誦,即《世記經》第三十,詳述六道眾生所居世界成敗劫數等相。細分為《閻浮提洲品》,第一、《郁單曰品》,第二、《轉輪聖王品》,第三、《地獄品》,第四、《龍鳥品》,第五、《阿須倫品》,第六、《四天王品》,第七、《忉利天品》,第八、《三災品》,第九、《戰鬥品》,第十、《三中劫品》,第十一、《世本緣品》,第十二等十二品。

  聲聞乘各部派所傳的阿含,各各不同。晉譯的《長阿含經》究屬於何部所傳,從來就沒有一致的意見。不過《長阿含經》的譯者佛陀耶舍是罽賓人,在翻譯本經之前,他先誦出的《四分律》是法藏部的作品。又譯本第二《遊行經》中,有關於供養佛塔的重視,以及認為阿羅漢身無漏的思想,又都符合法藏部的主張,所以《長阿含經》可能出於法藏部。至於漢譯本以外其餘各部所傳《長阿含經》,除南方上座部尚保存有整部經本《長部》可以見其全貌而外,其餘只能從各部律藏中所述有關本經的材料得其大概。即所收經典也不全同,同名各經的排列次序與內容亦有出入。

  《長阿含經》的梵本,似已佚失。近人在中國新疆境內曾發現多種梵本斷片,其中相當於《長阿含經》者,只《眾集經》一種而已。

  本經原來所收各經,義不相屬,故在整部譯本出現的前後,不斷有人從事零本的翻譯。
  僅就現存大藏經中的各異譯本言,就有十九種之多。此外,現存藏文大藏經甘珠爾中無《長阿含經》全本,只有相當的零本兩種。即《大會經》和《梵動經》。至於《長阿含經》晉譯本與南方所傳《長部》內容大致相同,僅《增一》、《三聚》、《世記》三經,為南傳本所未見。南北兩本《長阿含》的詳細對照,日本赤沼智善所編《漢巴四部四阿含互照錄》,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