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和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三種,各一卷。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職位)代亡人指揮後事,總主領喪事者。...(一)指秘密之教法。乃諸法直顯法爾自然所示之教法;比教法超越肉身之佛(生身佛)所說之教法。二教論(大七七·三七...【無間業同分】 p1074 瑜伽九卷三頁云:無間業同分者:謂如有一、於阿羅漢尼、及於母所,行穢染行。打最後有菩薩。...【忍】 p0709 瑜伽四十二卷八頁云:云何名忍?自無憤勃,不報他怨;亦不隨眠流注恆續;故名為忍。 二解 攝...【壞滅相】 p1446 集論四卷三頁云:何等壞滅相?謂諸行生已卽滅,暫有還無故。...(術語)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謂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餘善,故謂之根。維摩經菩薩行品曰:不惜軀命,種諸善...又名慳執定,即取著禪定中所現的種種異境以為特殊微妙。...(名數)六波羅夷也。大乘之十波羅夷中,除小乘之四波羅夷者。四波羅夷,大小共說也。...問如是五見幾增益見幾損減見?答四是增益見,於所知境增益自性及差別故,於諸見中增益第一及清淨故,謂於五取蘊所知...三被接之一。又作圓入別。即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之第三別教之菩薩,彼等已了達「不但中」之理,更轉而被接入圓教之中...(術語)生有最初之第八識也。最初之一剎那,唯此第八而已。故曰初剎那識。仁王經中曰:諸有情於久遠劫,初剎那識異...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一個結合。為什麼念佛的人要把禪觀的智慧做一個結合呢?...
往昔,佛陀行化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日,世尊告訴諸比丘:生病之人,若做了五件事,將導致長期臥病在床,無...
永明壽禪師說:故知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無不證果。唯除不信人,千佛不能救。 依法不依人,自然可以證果,這是...
我們看最後一段,莊嚴的第三段,池水莊嚴。 戊一、總標 寶華千萬種 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 交錯光亂轉 極樂世界的依...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生活是安樂的,但是如何能夠安樂而住呢?可能會有兩種態度: 一種是我對生活不滿意,希望別人能...
有一次,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及千位優婆塞弟子,離開維耶離國,到那難陀國、波和離國游化。當時,國內人民普遍...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經有過這麼一段感人的往事 有一次,他在旅途中,遇見一位賣皮貨的商人,正趕著...《法華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被佛教界稱為經中之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經的主要內容是以大量譬喻和豐...
千佛名經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千佛 | 下篇:千部論師 |
【習氣】 p1025 瑜伽六卷七頁云:謂於諸行中,曾有淨不淨業,若生若滅。由此因緣,彼行勝異,相續而轉。是名習氣。...
主喪
密藏
無間業同分
忍
壞滅相
善根
我慢定
六夷
增益見
圓接別
初剎那識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無量義經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能做到這五件事,病人便能早日痊癒

成佛以後也有三不能

極樂世界的池水莊嚴

四個次第引導你離苦得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