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名,因他「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此菩薩在世尊滅度以後,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眾生的重任。而且常住地獄拔苦,因有「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之願,故以「大願」著稱。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凡十卷。隋代天台智顗述,法慎記,其後灌頂再加編整。略稱禪波羅蜜。又作漸次止觀、次第禪門。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末剌諵】 此雲死。勝鬘云:生者新諸根生,死者故諸根滅。正法念經云:臨終四大為害,謂之四大不調,有四種死...指五劫期間思惟。即阿彌陀佛在因位為法藏比丘時,於發四十八願前,曾有五劫期間之思惟。又五劫思惟之阿彌陀佛像,稱...梵語 svapna,巴利語 supina。於睡眠中,心、心所(心之作用)對於對像(所緣之境)所呈現出之種種事相,猶如見現實...(雜語)華嚴經乃世尊成道最初集高位菩薩最上之說法,猶如日出東天時,先照高山,是謂之高山頓說。高山譬菩薩之機,...安立差別門者,謂若處顯示四句等所問義,如無常經說,若正觀者一切觀色耶,設觀色者一切正觀耶。應作四句,初句,謂...(術語)以大乘法治國也。金光明經上曰:舍衛國主波斯匿王,名曰月光。德行十地六度三十七品四不壞淨,行摩訶衍化。...(術語)身者積聚之義,二名積集,謂之名身。三名已去,謂之多名身。...子題:盡形學悔除地獄之障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學悔法者,既犯四重,永障一生。素不藏隱,亦可容恕。先令乞法,...(雜語)十分成就之至極位也。...(書名)五卷,唐法藏撰。略曰華嚴傳。記述華嚴經之部類,傳譯,講解,諷誦等人之事歷者。...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p)如...問:請問用過的香盒和裝香用的紙袋(上面印有佛、觀音菩薩等的名號),現在不要了,是直接扔進垃圾桶,還是怎麼去處...
由於他有慾望,當這慾望滿足的時候他很得意,當這慾望受到阻礙的時候,他就生氣了、他就有脾氣了、他就要掃除這個障...
勿壞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壞他人的名利。名名譽,是一個人立身社會的依據。每個人都愛惜自己的名,希望自己有好的名...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無常。(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為...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教戒律,便是依據佛性平等的原則所製訂上自諸...
淨土法門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這跟之前講的念佛往生,逕中徑又徑有相似的地方,但角度不一樣,一...問: 平時念佛都是散亂心在念,如何才能攝心念佛呢? 大安法師答: 攝心念佛的方法,即是大勢至菩薩所云:都攝六根...
如果一個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麼樣的妄想,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語言。有了這樣的語言,慢慢就會付諸於行動,行為做多了...
地藏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地種 | 下篇:地藏十益 |
一相者,指眾生的心體,此心體就是一實之真如;一味者,指如來之教法,此教法就是說明一實之真理。...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末剌諵
五劫思惟
夢
高山頓說
安立差別門
摩訶衍化
名身
學悔法
十成
華嚴經傳記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包裝紙上有佛像該如何處理

人為什麼會瞋恨

成人之美,勿壞人之名利

修淨業者應當具有這十種信心

殺生之業這麼可怕,還可不戒嗎

淨土法門的至簡至易
如何才能攝心念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