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的有,因一切之有都是緣生法,只有假相,無有實體。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人名)安息國人,優婆塞也。漢靈帝末,來洛陽,以功為騎都尉,世稱為都尉玄。光和四年與嚴佛調共譯法鏡經二卷,又...【果相有法】 p0810 瑜伽十六卷五頁云:何等名為果相有法?謂從彼五因,若生,若得,若成,若辦,若轉;當知是...(術語)外道欲得無想天果而修之滅一切心想禪定也。有部宗之說,諸外道等謂無想天之果報為真涅槃,為求彼報學修無想...【十五部結】 p0116 大毗婆沙論六十四卷十七頁云:有十五部結。謂三界各有五。卽見苦所斷結,乃至修所斷結。如彼卷...位於江蘇吳縣西南。又作南峰山、報恩山、觀音山。硎,謂平石。以此山多平石,且因晉代高僧支遁隱憩於此,故稱支硎山...權,權謀、權宜之義,指為一時之需所設之方便;實,真實不虛之義,係指永久不變之究極真實。權,又作善權、權方便、...為日本第一位比丘尼。大和鞍部村主司馬達等之女,俗名島。敏達天皇十三年(584),師十一歲,從高麗僧惠便得度。大...(1614~1677)明末清初臨濟宗僧。博羅(廣東)人,俗姓黎。世稱茆溪行森禪師。其母夢白光入懷而妊,既誕,眉宇俊秀...(術語)佛之真身也,謂真身無邊而週遍於法界也。華嚴經世界成就品曰:願我當見遍法界身。...非往生淨土之行業,乃以餘行而求往生淨土,稱為雜業。與「雜行」同。依往生禮讚所說,修雜業而往生淨土者,甚稀甚微...表示勝利之旌旗。若與敵人征戰而獲勝,則立勝幡。古代印度即有此風尚,故道場降魔亦樹立勝幡,表示勝利。維摩詰所說...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有摩訶比丘僧萬二千人,皆...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像末】 像法與末法。見正像末條。 【像法】 正像末三時之一,像者相似,在佛入滅後五百年為正法時代,其後一千...
安樂國是極樂世界的另一個稱呼。極樂世界又被稱作安樂、安養、清泰,這些都是極樂世界的表述。 安,怎麼叫安?極樂...
一位國王,為了抵禦鄰國侵擾,而訓練一批精銳的良馬,鄰國自知不敵良馬而退散。 國王便想:當初飼養良馬,是為了退...
人常問如何修行,要用哪個法門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修行,紅塵中歷練。 有一戶賣餅人家的兒子,從小心地善良,由...問: 請問師父,二力法門與他力法門雖說法不同,但是否是一體的兩面呢? 大安法師答: 二力就是談自力和佛力,稱為...
問: 《無量壽經》最後有說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數,請問這些人數是當時已往生的人數或包括現在及未來往生的人數?...
地藏經的第一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品就是第一大願。誰的神通?佛的神通,也是地藏菩薩的神通。 佛對文殊師利...
從積極地行善來看,我們要修五戒十善,六度萬行,自利利他。這也要從真實心裡面出來,不是作秀的,而且做這些善是為...
非有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非梵行 | 下篇:非有非空 |
禪林用語。形容佛法之大道超越時間、空間,常獨立而顯露。古今,即表示時間;無方,即泯絕方所、位置等,表示空間。...
安玄
果相有法
無想定
十五部結
支硎山
權實
善信尼
行森
遍法界身
雜業
勝幡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大藏經】信心銘
佛學常見辭彙(十四畫)

極樂世界為何又稱安樂國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覺

在生活中修行,紅塵中歷練
大安法師:二力與他力法門是否一體的兩面

在家居士定課,單一點為好

地藏菩薩的第一大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