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不虛的道理的意思,如世俗虛妄的道理,叫做「俗諦」,涅槃寂靜的道理就叫做「真諦」。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流派)Bhadrayāni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滅後三百年,自犢子部流出。部主名曰賢。以賢為祖,故稱為賢胄部。其所...(名數)一肉眼,見一切之色故。二天眼,見一切眾生之心故。三慧眼,見一切眾生之諸根境界故。四法眼,見一切法之實...【增上心學殊勝六種差別】 p1317 攝論三卷五頁云:如是已說增上戒殊勝。增上心殊勝,云何可見?略由六種差別應知。...【四種食】 p0402 四種食者,一、不清淨依止住食,謂段等四食,令欲纏有情不淨依止而得住故。二、淨不淨依止住食,...指加持紙札,即唱真言(咒語)而行加持時所用之神聖紙札。札上有種種真言或符。 p1574...【攝受】 p1457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三頁云:攝受者:謂無染心,以親教師及軌範師道理方便,無有顛倒,與作依止。又卽...(術語)又曰歡喜地。菩薩修道位十中之第一地。菩薩既竣第一阿僧祇劫之行,無始已來,初發真無漏,而達於一分二空所...【有伺法】 p0542 品類足論六卷十頁云:有伺法云何?謂伺相應法。...(寺名)寺名。天台智者所居。智者別傳曰:於當陽縣玉泉山,而立精舍。蒙敕賜額,號為一音,重改為玉泉。其地本來荒...(雜語)興事行事也。經名有佛說興起行經。...(術語)謂無師獨悟之佛智也。法華經譬喻品曰: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同嘉祥疏六曰:無師智者,前之三智並...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現代人的生活步調非常快速,時間也顯得不夠用。事實上,時間是夠用的,端賴我們有沒有使用時間、享用時間的智慧。 ...
稱情愛戀,違意憎嫌,此不淨心,未足除罪。 這是說明在修懺的時候,有一些錯誤的心態,會使拜懺失敗。 稱情愛戀, ...
推廣素食的方法 素食的好處諸多,學佛之人理應善巧方便令家人也獲得利益,印光大師開示: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很久以前,有個非常富有的人,雖有萬貫家財,但心地仁慈善良。 有一天,他去市集買東西,見到有人在賣一隻受了傷的...
好,各位同學,阿彌陀佛,大家下午吉祥如意。 今天很冒昧,本來可能諸位聽我們可潛法師一直在講這個系列的天台,但...
咱們現在是末法時期,感這十善業道的眾生要生,他都生在正法,不生在末法時期。例如說咱們現在,大家道友們,咱們現...
現在我有一個習慣,每次有人來要皈依三寶,特別是那些沒接觸多少佛法的,我都會對他說,你皈依以後,要學要行。具體...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覺也,修持首楞嚴王三昧,你的智慧光明會慢慢地開展出來。如果一個人老是跟著妄...
諦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袈裟十二名 | 下篇:諦閑 |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雲二惑: 一、現行惑 謂六根對六塵,現起貪、嗔、癡等煩惱,令心昏迷,障諸善法,是名現行惑...
賢胄部
十眼
增上心學殊勝六種差別
四種食
加持札
攝受
極喜地
有伺法
玉泉
興行
無師智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聖嚴法師《每天忙不完?》

以這種心態來拜懺,是不能滅罪的

印光大師談素食的推廣
富人和動物的奇緣

宏海法師:心地法門

清福難享,感到不安就是業障發現

先修善良,再修空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