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liuzhi

  北魏僧人。佛經翻譯家。一譯菩提留支,意譯道希。北印度人。深悉三藏,顯密兼通。北魏永平元年(508)攜大量梵本,經蔥嶺來洛陽。宣武帝慰勞禮遇,請居靈太后所建規模宏麗的永寧寺。當時,該寺有印度、西域僧700人,而以菩提流支為翻譯的宗主。後隨東魏遷到鄴城(今河北臨漳),繼續翻譯。到天平二年(535),前後20餘年所譯經論,據唐《開元釋教錄》刊定,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卷、《彌勒菩薩所問經》1 卷、《勝思惟梵天所問經》6卷、《深密解脫經》5卷、《入楞伽經》10卷、《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10卷、《彌勒菩薩所問經論》5卷、《究竟一乘寶性論》 4卷(闕本)、《法華經論》2卷、《寶積經論》4卷等共30部,101卷。據李廓《眾經目錄》所記,他室內梵本萬夾,譯稿滿屋。其翻譯偏重大乘瑜伽行派的學說。《十地經論》系與勒那摩提等共譯,主張阿梨耶識為諸法緣起的根本。他和弟子道寵號稱相州北道系,為地論學派內兩個對立的流派之一。所譯《入楞伽經》,對於北方禪師的修禪,有一定的影響。他又以《觀無量壽經》授與修習淨土的曇鸞,並譯有《無量壽經論》,對於淨土宗的建立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判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智顗的《法華玄義》說他主張二時教,即佛成道後12年內所說法都是半字教,12年後所說才是滿字教。窺基在《大乘義林章》則說他主張一音教,即佛用一音說法,眾生隨不同的根性而獲得不同的理解。(蘇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