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Pratimokṣa,又作婆羅提木叉,缽喇底木叉。戒律三名之一。譯曰別解脫,又曰處處解脫。七眾所受之戒律,各就解脫身口七支之惡之義而簡別為定共戒道共戒,稱之曰別解脫戒。又翻曰隨順解脫。以戒律隨順有為無為二種解脫之果故也。行事鈔中之一曰:「波羅提木叉此雲處處解脫。」戒本疏一上曰: 「波羅提木叉,此翻別解脫也。」大乘義章一曰:「木叉者此名解脫。(中略)戒行名為解脫,有其兩義:一者戒行能免業非,故名解脫。二能得彼解脫之果,故名解脫。」義林章三末曰:「別別防非名之為別,能防所防皆得別稱。戒即解脫,解脫惡故。」華嚴探玄記三曰:「波羅提木叉,此雲別解脫。此就因得名,然有二義:一揀異定道(定共戒與道共戒),名之為別。二三業七支各各防非,故名為別,亦翻為隨順解脫。此據果立名。隨順有為無為二種解脫故。」希麟音義八曰: 「缽喇底木叉,舊云波羅提木叉,此雲別解脫。即七眾別解脫律儀也。」巴Pātimukha,列記戒律項目之書也,普通呼為戒本。布薩之日,於僧眾現前,讀此各條,令比丘懺悔犯非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東晉般若學派六家七宗之一。吉藏於中論疏中謂其代表人物為溫法師,主張空「心」(不執著外物)不空「色境」。然據世...【受蘊】 此為五蘊中的第二位。《大乘五蘊論》曰:『云何受蘊,謂三領納,一苦二樂三不苦不樂,樂為滅時有和合欲,...(一)五種感官。指視覺器、聽覺器、嗅覺器、味覺器、觸覺器,即佛教所說之五根(眼、耳、鼻、舌、身),後轉為一般用...亦名:誦戒鳴鐘集僧、鳴鐘集僧 子題:聞鐘偈 行事鈔·說戒正儀篇:「(一、作相集僧)鳴鐘集僧。不局沙彌,並須入堂...又稱時計外道、時敬外道、時散外道。印度外道之一。彼等以時間為萬物之因,認為其常住不變;萬物之成壞、生死都為時...(術語)一以白米為相應物。如聖天供之浴油。念誦時以白米浴之,一咒為一度。相傳是大黑天為熾盛光佛頂舍利法之本源...(術語)俱舍論一部九品之第一。此品明諸法之體性,故名界品。界者性之義也。俱舍光記一曰:界者性也,性之言體也。...【九十八隨眠】 p0095 品類足論六卷二頁云:有九十八隨眠。謂欲界系三十六,色界系三十一,無色界系三十一;如前說...【種子六義】 唯識宗所立理論,謂阿賴耶識儲藏諸法種子,種子有二類,一為本有種子一為新熏種子。而種子須具備六項...(術語)謂十二支中愛、取、有之三支。是以此三支為生當來果之生老死者故也。...【三性與三解脫門相攝】 p0220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三頁云:三解脫門所行境界,與此三性,相攝云何?理實皆通。隨相各...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過去,盧留城有一位優陀羨王,具足大智慧,聰明絕頂,通達義理。其有夫人名為有相,容貌美妙而且賢惠,國王對她情深...我們透過這三福來看,佛法是非常圓融的,它能夠把世間的善法融合進來,把大乘佛法修福的內容整合起來。如果一個念佛...(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今天要與諸位講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在未講經之前先懸談一下本經大意;也就是說要講一部經...問: 功德迴向的原理和意義是什麼?各種不同的功德偈頌之間其效用是否有差別?請法師給予明示,阿彌陀佛! 曙詳法師...死生事大。人,有生就有死。死,是人生必經之途。 大眾對於死常持避諱、畏懼的心態,甚至聞之色變,結果如何?死到...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當我們今天去著這個水大性相,向外攀緣,缺...毀犯淫戒果報,三塗果報。餘報:一、生死熾然。二、障諸聖道。 持不淫戒果報,得生人天,乃至佛果。餘報:一、人天...懈者,倦之淵藪也。世之萬事,若沾住一懈字,作事者縱使能成,定無深妙,常言美中不足是也。 再如上山取寶,一鼓真...
波羅提木叉
【佛學大辭典】
上篇:波羅提毗叉 | 下篇:波羅提舍尼 |
(1277~1345)日本臨濟宗僧。遠江人,俗姓源。延慶二年(1309)與文保二年(1318)曾二度至中國(元朝)。元亨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