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一段食,分分段段嚙碎而食者。香味觸三者為體。尋常之食物也。二觸食,六識觸對可愛之境而生喜樂,以長養身心者。如眼之於美色乃至身之於軟滑是也。三思食,意識思好事而生樂,資益諸根者。四識食,地獄之眾生及無色界之有情等,以識資持命根者(已上四種為世間食)。五禪悅食,修行之人得禪定之樂能養諸根者。六法喜食,修法之人聞法生歡喜,資慧命養身心者。七願食,修行之人發誓願而持身,修萬行者。八念食,修行之人常念出世之善根,而不忘以資益慧命者。九解脫食,修行之人終得涅槃之樂而長養身心者,見增一阿含經四十一。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邊隅之地。在西方極樂世界的邊隅,有地名懈慢界,又名胎宮,往生到那裡的人,五百歲不得見聞三寶。...(職位)禪林司汲水沸湯者。義懷在翠峰為水頭。見五燈會元。...(術語)戒律之清淨譬以海也。止觀二下曰:戒海死尸,宜依律擯治。同輔行曰:律云:譬如彼死尸大海不容受,為疾風所...謂火之自體。界,為持之義。火持其自性,其性為暖,能成熟物。俱舍論卷一(大二九·三中):地水火風,能持自相。」...【到無障處】 p0826 佛地經論二卷二頁云:到無障處者:顯示世尊永斷所治殊勝功德。謂已證得解脫一切煩惱所知二...(術語)殊妙之供養也。秘藏寶鑰上曰:八供天女,起雲海於妙供。...【止息身心粗重】 p0390 瑜伽二十八卷六頁云:云何止息身心麁重?謂如有一、或由身勞身乏,發身麁重,發心麁重。此...(物名)鳧氏所造之鈴也。...迦濕彌羅,梵名 Ka?mīra,巴利名 Kasmīra。又作羯濕弭羅國、迦葉彌羅國、個失蜜國。位於西北印度,犍陀羅地方之東...(人名)阿育王第一夫人之名。譯曰光護。見阿育王經三。梵Vibhārakṣita。...亦名:上床法 子題:臥法、起床、入眾法、卻踞、欠、吒、狗群臥 行事鈔·主客相待篇:「(一、 臥法 )三千雲,欲上...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
中國傳統哲學中,最講究順應,天、地、商、業,則代表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中都需順應的道。 順應天的剛健,因而勤奮...火龍果,又名青龍果、紅龍果。其性甘平,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C、鐵、磷、...
佛陀來到人世間以後,他看到了兩件事情:第一個,就是這個三界起火了。這個火的意思就是躁動不安,它是由過去的業力...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們該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這裡有四點要留意: 一、知心 如...中國自古即有善惡因果報應的思想。如《易經》中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說。佛教傳入後,業的思想與此因果報應觀念結合...
《廣論》云:住所緣境心不散亂,善心一境性。 這個部分,止的體性,請大家看附表第三,止觀體性。 前面的布施、持戒...鳳凰網: 謝謝宗舜法師剛才對佛教給我們的解釋。社會上很多人可能對佛教還是有誤解,不僅僅說是正信還是迷信這種問...
當我們看到他人金錢豐厚,有名車,有豪宅,有地位,我們會認為他是個有福報的人,確實一個人有足夠的財富,有一定的...
九種食
【佛學大辭典】
上篇:肉食十過 | 下篇:出世五食 |
(經名)有三部:一、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卷,唐不空譯。一、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
邊地
水頭
戒海
火界
到無障處
妙供
止息身心粗重
鳧鈴
迦濕彌羅國
微沙落起多
比丘上床法
【大藏經】最上乘論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古人最看重的四種品格
火龍果可清除體內重金屬

佛陀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兩階段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一天至少要有1小時獨處空閑
皈依與出家有什麼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