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謂禪林供養人於本飯本菜之外,陪增貼附供物也。敕修清規尊宿遷化曰:「陪貼供養。」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羯磨疏·諸眾安居篇:「出界行法,律中有五:初受日出法;二、命梵移法;三、和護餘緣;四、受出逢難;五、無緣經難...四恩之廣海。四恩即父母恩、國王恩、眾生恩,三寶恩。[性靈集卷七](參閱「四恩」1747) p4107...行人得無所有定已,深訶責無所有處過罪,即舍無所有處,觀於非有非無。常念不舍,一心專精,加功不已,其心任運,住...【留多壽行】 p0944 大毗婆沙論一百二十六卷一頁云:問:云何苾芻留多壽行?答:謂阿羅漢、成就神通,得心自在...天台宗所立跡門十妙之一。指如來演說十二部法、小部法、大部法、逗緣法、所詮法、圓妙法等大小偏圓之教法,俱使眾生...修梵行之心,稱為梵心。梵行,清淨之行為,即道俗二眾修習四梵行或禪定,以離欲清淨,故得生於色界、無色界。[觀察...【十力次第】 p0113 瑜伽五十卷五頁云:云何如來十力次第?謂諸如來,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初證得時,卽便頓得一切十...1、比丘名,華譯為善歡喜,又名牧牛難陀,因問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後來跟佛出家,獲證阿羅漢果。 2、...平常不公開之佛像。一般多安置於佛龕或密室中,係受密教影響而供奉者,日本佛教尤重視之。例如日本夢殿之本尊等,直...(術語)唐譯仁王經上曰:法相如是,有所得心無所得心,皆不可得。良賁疏中二曰:有所得者,取相之心也。無所得心者...謂能觀之智慧(智)與所觀之對像(境),完全泯除主觀客觀之分別意識,而融合為一體。與「理智冥合」同義。 p5768...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
哈恩皮爾是德國柏林一家豪華餐廳的小廚師,他工作兢兢業業,把名廚們炒過的每一道菜都記在心裡,業餘時間,還不停地...現在五花八門的娛樂節目組織者、引領者,實際是帶領大家玩樂的外道,叫做娛樂外道。除了玩得非常火熱之外,其它什麼...問: 師父,一個修行人可否同時修幾個法門?其實,很多修行人在正式拜師之前,都很迷茫。 慧廣法師答: 剛剛看到一...
我們發覺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想改變。你去看一個修行人,如果他自己不想改變,你怎麼講都沒有用。...問: 誦經能否斷煩惱了生死? 慧律法師答: 誦經一定要開智慧,要不然的話,只誦經,沒有辦法轉煩惱成菩提。只有誦...
佛教弟子,不消談得。就是佛教徒,但因為善根淺薄的原故,皈依佛法的人雖多如牛毛,而畢竟成佛的仍稀如麟角。佛教原...人緣不好者往往有一個毛病,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看人總是斜眼睛;回答問話時往往顯出不耐煩的神情;即使在求教於...問: 皈依之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經》上說: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請問這句話如何理解? 大安法師...
陪貼
【佛學大辭典】
上篇:陪堂 | 下篇:陪臚 |
(天名)又作金毗羅天,俱鞞羅天。慧琳音義三十一曰:劫比羅,梵語云矩吠羅,舊云俱鞞羅,天名也。劫比羅者Kapila,...
安居出界法五種
恩海
非想非非想處定
留多壽行
說法妙
梵心
十力次第
難陀
秘佛
有所得心
境智俱融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善良的種子終會開花
把人引往惡趣的娛樂外道
可以同時修多個法門嗎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是沒用
誦經能否斷煩惱了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