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方者方所,淨方者即淨土之稱。歸敬儀中曰:「淨方不一,隨意樂而受去。」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亦名:忘成安居法、忘結便成安居法 隨機羯磨·諸眾安居篇:「忘結便成法。時有比丘來至所住處安居,忘不結,佛言若...【教】 p1013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頁云:教者:謂不因他發起請問,由哀愍故,說法開示。 二解 無性釋四卷七頁云:謂彼...(雜語)開聲聞緣覺二乘之證果者,而聲聞之初果,經八萬劫,二果經六萬劫,三果經四萬劫,四果經二萬劫,緣覺經十千...【九種相靜慮】 p0094 瑜伽四十三卷一頁云:謂九種相靜慮,名為菩薩靜慮波羅蜜多。一者、自性靜慮。二者、一切靜慮...【二法速能引發一切勝德】 p0044 瑜伽十三卷二十四頁云:又有二法,令觀行者速能引發世出世間一切勝德。一者、...(術語)使用其心也。唐華嚴經十四曰: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盂蘭盆經疏上曰:菩薩用心,不務專己。...化主之一。於禪林,多擔任勸化讀誦阿彌陀經之職。現今叢林已不存此職。禪苑清規卷四(卍續一一一·四四八下):「華...(術語)小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犢子道人,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方廣道人。惡執大乘方廣之空理,而墮於空見者也。智度...【逋沙】 或富樓沙,正言富盧沙,此雲丈夫。大戴禮云:丈者,長也。夫者,扶也。言長制萬物,以道扶接也。孟子...【慕何】 此雲癡。禪門明三種癡:一、計斷常,過去諸法為滅有耶,現在諸法不滅有乎?推尋三世,若滅即斷,不滅...全一卷。全稱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宋代知禮述,繼忠所集。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趙宋時代,因天台智顗金光明經玄義...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
佛陀在世時曾授記:百年之後,將有憂波毱多以坐禪第一,大興弘化。由是,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在付法予憂波毱多時,囑咐...
《業疏》云:戒是警意之緣也。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動與妄會,無思返本;是以大聖樹戒警心,不得隨妄,還淪生死。 ...
一日之計在於晨,叢林的早課是古佛青燈生活的特寫。 得見眾沙門,是為最吉祥。 早課時,站在後面的女居士陡然在我褲...
我們經常會聽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看《地藏經》上面講修地藏法門,念《地藏菩薩本願經》有二十八種功德。《藥師...
最近十多年來,喜歡佛教、學習佛法、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了。無論是走在街頭巷尾,還是躺在飛機商務艙裡,手腕上戴...
忍辱波羅蜜,是六波羅蜜之一,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修持法門。同時,忍辱作為一種品德修養,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類: 第一個,是三寶物。 三寶物它是供佛、供法、供僧的,特別是道場裡面的東西,有很多是三寶...
《莫道老來方修道》,我們講《西方合論》的第九,修持門。上一講講這個淨悟門,要用心去體悟。如果不能夠頓悟,那麼...
淨方
【佛學大辭典】
上篇:淨心誡觀法 | 下篇:淨水珠 |
【不隨欲苦中有七苦】 p0341 瑜伽四十四卷十三頁云:不隨欲苦中,復有七苦。一、欲求長壽;不隨所欲,生短壽苦。二...
安居忘成法
教
八萬劫小乘
九種相靜慮
二法速能引發一切勝德
用心
彌陀頭
方廣道人
逋沙
慕何
觀心二百問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憂波毱多尊者伏魔記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境緣無好丑,提起佛號正念

不是佛經不靈,而是你理解錯了

老闆學佛記:從土豪老總到文明紳士的進階

世俗忍辱觀與佛教忍辱觀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