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巴Bhaddāli,比丘名。佛讚歎一座食之法,跋陀和利不堪,固辭,夏三月竟,復來見世尊,佛種種呵之,為說出要。見中阿含五十一跋陀和利經。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術語)真如即一實之理。教行信證文類三本曰:真如一實之信海。...【六外處】 處為生長之義;可長養心、心所。為心、心所之所緣慮者有六,即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法處,稱...(地名)舊云南閻浮提,新雲南贍部洲。閻浮者,即贍部之樹名,提者,洲之義,此洲中地有贍部樹,故以為洲名,在須彌...為密教阿闍梨所傳曼荼羅中,列於遍知院之菩薩。於大日經卷四密印品舉出如來語門菩薩之印明,並謂於胎藏修法如來身會...由因緣所變現者。二變之一。為「分別變」之對稱。即由因與緣之勢力變現者,稱為因緣變;由作意、計度等分別力變現者...【名尋思所引如實智】 p0590 顯揚六卷四頁云:名尋思所引如實智者:由諸菩薩、於名尋思唯有名已;於名如實了知...全一卷。南朝陳代智愷撰。收於卍續藏第七十一冊。為真諦所譯大乘起信論之註疏。智愷曾參與真諦之譯場,故頗能探得起...禪宗公案名。出自善財童子與德雲比丘在別峰相見之因緣。碧岩錄第二十三則(大四八·一六四下):「教中說妙峰孤頂,...子題:恆杖 行宗記釋云:「初示所開。此下,簡濫。 恆杖 ,謂恆所持者。朝行須打露,迥險驅毒物;時暫用者,則不須...(術語)使心盲昧沈郁之煩惱也。八纏之一。唯識論六曰:云何惛沈?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毘缽舍那為業。...(譬喻)誦經之妙音,以金鈴譬之。智度論五曰:持誦廣宣振法鈴。...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
很多在問,讀誦楞嚴咒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 答案是:能往生極樂世界,而且能十方佛清淨莊嚴國土。 下面是念誦楞嚴咒...一般人的煩惱,都是從男女的愛情,父母、兄弟、姐妹的親情,還有自己對名望、地位、財產、權力的執著之中衍生出來的...
一、三寶為依怙 輪迴三界中的我等眾生,悉是煩惱具足的病人,病因甚眾,略述有二:一者知見上的顛倒。將虛浮幻化之...
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並為助念。 假如有的信眾他的父...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攝大乘論》 這六道的眾生,像鬼道、或者是畜生、或者是人、或...生活中總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聽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我真正要什麼?長年致力於佛學和心理學研究的Melinda...
大迦葉尊者勤修苦行,常樂閑居寂靜,諸根淳熟,降伏諸欲,有大慈悲心;其少欲寂靜的尊貴德行,往來大眾皆悉知曉,廣...
跋陀和利
【佛學大辭典】
上篇:跋陀羅 | 下篇:跋陀婆羅 |
【三種諸煩惱趣】 p0201 瑜伽十四卷二頁云:又有三種諸煩惱趣,令諸有情,流轉生死。謂於勝欲,發意悕求;名初煩惱...
真如一實
六外處
南贍部州
如來唇菩薩
因緣變
名尋思所引如實智
起信論一心二門大意
別峰相見
擔杖絡囊戒開白二羯磨持
惛沈
法鈴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讀誦楞嚴咒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
聖嚴法師《少煩少惱道心強》

佛教的心理調適

臨命終時有三件事情非常重要

【推薦】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裡
找回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