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Āryabhāṣa,又曰聖言。即梵語所謂三尸克利德婆羅門之經語,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論十一曰:「一切天眾皆作聖語,謂彼言詞同中印度。」 毗婆沙論七十九曰:「世尊有時為四天王,先以聖語說四聖諦。四天王中二能領解,二不領解。世尊憐愍饒益彼故,以南印度邊國俗語(舊婆沙作毗陀羅語)說四聖諦。謂瑿泥、迷泥、蹋部達、喋部,二天王中一能領解,一不領解。世尊憐愍饒益彼故,復以一種篾戾車語(舊婆沙作彌離車語)說四聖諦。謂摩奢、睹奢、僧攝、摩薩縛怛毗剌遲,時四天王皆以領解。」然以聖語說四諦,為對於四天王之一時隨說,非為佛之常語。佛以當時摩竭陀國之俗語為佛語,此語之經文,今不可得。南方阿利耶語之方言經文,傳於錫蘭島,是即今之巴利語也。因而暹羅國之佛徒,指巴利之佛語,稱為摩呼。而佛於諸律中呵責用聖語者。四分律五十二曰:「時有比丘,字勇猛,婆羅門出家。往世尊所,白世尊言:大德!此諸比丘,眾姓出家,名字亦異。破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等以世間好言論修理佛經。佛言:汝等癡人,此乃是毀損,以外道言論而欲雜糅佛經。佛言:聽隨國俗言音所解,誦習佛經。」五分律二十六曰:「有婆羅門兄弟二人,誦闡陀Chandas鞞陀書。後於正法出家,聞諸比丘誦經不正,譏呵言:諸大德久出家而不知男女語一語多語,現在過去未來語,長短音輕重音,乃作如此誦讀佛經。比丘聞羞恥。二比丘往至佛所,具以白佛。佛言:聽隨國音讀誦,但不得違失佛意。不聽以佛語作外書語,犯者偷蘭遮。」十誦律三十八曰:「佛在舍衛國,有二婆羅門:一名瞿婆,二名夜婆,於佛法中得信出家。本誦外道四圍陀書。出家己,以是音聲誦佛經。時一人死,一人獨在。所誦佛經忘不通利,更求伴不得,心愁不樂。是事白佛,佛言:從今以外書音聲誦佛經者突吉羅。」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梵名 Divyāvadāna。據推定,係編於三世紀初之梵文譬喻故事集。書中引用巴利聖典中之長部(Dīgha-Nikāya)、長老...子題:招提常住、招提僧物、別房施、施十方僧、僧鬘物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一、明受用物)(一.示通塞)寶梁等...(術語)薄者逼也逼於下地也。為諸苦所逼迫之地位也。言凡夫之境界。淨心戒觀下曰:薄地凡夫臭身鄙陋,果報卑劣。同...又作廣惠聲聞。指遠離煩惱障與解脫障,獲得定、慧自在之阿羅漢,如舍利弗、目犍連等。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五(大三○·...(雜語)自己對於五夏以上之同侶長者,所呼之尊稱也。...【諸蘊自性】 p1348 顯揚五卷五頁云:自性者:謂變壞,領納了置,造作,了別,是諸蘊自性。...指內證菩薩而外現聲聞比丘之形者。大智度論卷六(大二五·一○七中):「有二菩薩比丘,一名喜根,二名勝意。」[法...(雜語)又作婆羅必哩他仡那,婆羅必利他伽闍那。譯曰愚異生,小兒別生。凡夫之別稱也。凡夫愚癡,而生死之果報各別...(術語)舊華嚴經名字品釋迦牟尼之別號。沃焦者,在大海中吸入萬流之焦石也,眾生猶如焦石,五欲沃之而無厭足,唯佛...(術語)名詮自性者,名字顯自性也,如言諸行無常,諸為名字,是名法之眾多之名字,但只詮眾多之自性,故云名詮自性...為大日經所說六十心之一。即對於無疑慮法生起疑慮之心,而與六十心中之癡心、疑心相類似。癡心與闇心雖同屬於癡煩惱...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古往今來有很多道德君子,給我們做了惜福的好榜樣。特別是自己家裡富的人,要體恤、幫助那些窮親戚。 我們看范仲淹...【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一般人遇到無常,很可能的消極:「既然無常就不要管了!既然是無,還能做什麼呢!」 這是錯誤的無常觀。正確的無常...海陽禪人,遠參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請益云:弟子某,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結法侶若干人,同會一處,專修...問: 念佛人諸佛護念、菩薩擁護,但是為什麼現實當中真是有人也在稱佛名號,但也會出現著魔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問: 為什麼幫助越貧窮的人功德就越大,請講解一下。 方海權答: 越是窮貧的人,往往大多是生活能力較差,身體也不...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繫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有時我們認為是冤枉的業,是法律不公,或者處理你這件事處理得不正確,這就冤枉了。不過在地獄裡沒有一件冤枉事,都...
聖語
【佛學大辭典】
上篇:聖種 | 下篇:聖網 |
【成熟自性】 p0666 瑜伽三十七卷十九頁云:云何成熟自性?謂由有善法種子,及數習諸善法故;獲得能順二障斷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