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恃己而凌他也。十六惑之一。有七慢九慢之別。唯識論六曰:「慢恃己於他高舉為性,(中略)此慢差別有七九種。」大乘義章二曰:「凌他稱慢。」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禪宗公案名。為唐代古靈神讚禪師開悟後顯露其機鋒之公案。古靈初於福州大中寺受業,後辭別本師,四處行腳,遇百丈懷...謂大自在天之面上具有三目。其排列不縱不橫,恰如悉曇字 (i,伊)之三點,乃以之與伊字三點共喻指涅槃之法身、般若...梵名 Suvarna-gotra,巴利名 Suvannagotta。意譯為金氏國。大唐西域記卷四(大五一·八九二下):「大雪山中有蘇伐...禪林用語。罷休參禪之意。指禪林之中,參學者開悟,大事了畢之際,不再修道參禪。碧岩錄第九十六則(大四八·二一九...(界名)無色界之第二色無邊處天也。...據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載,國王大臣欲懺悔者,當修行五事,稱五種懺悔。即:(一)不必禮拜,應常憶念第一義空。謂不必拘...梵語 sukha-vedanā,巴利語同。受,為領納對境而覺苦樂之精神作用。樂受,即領受順情之境,而覺身心適悅之精神作用...【善巧所緣】 p1141 瑜伽二十七卷十四頁云:云何名為善巧所緣?謂此所緣、略有五種。一、蘊善巧。二、界善巧。三、...【滅想】 p1211 發智論一卷十九頁云:云何滅想?答:諸餘順結法斷諸想解,名滅想。...(修法)護摩壇之造法。有地水火風四種。圓形者曰水罈。又小者為木壇。無論在何處,皆得自由持行,如水之流,故曰水...【得果初】 p0994 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十五卷一頁云:得果初者:謂得阿羅漢果初盡智時。...(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佛、法、僧三寶,是我們皈依的對境。三寶可以幫助達成我們成佛的目標。若從因與緣的角度來看,三寶當中,佛寶與僧寶...我們出家人沒有特殊因緣,也不會去招惹,人一說你就去治病了,也不要逞能,逞能是不行的。要考慮你的功力夠不夠,如...往生的條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亂或者理一心不亂,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 蕅益大師用天台的教理作了詮釋,...我們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個很大的差別:小乘佛法偏重智慧,他修無常、無我的智慧,他不偏重修福德;但是大乘...過去,佛陀與眾多比丘住在庵羅林的精舍時,某日,許多上座比丘聚集在齋堂討論著:諸位比丘!您們認為當六根接觸六塵...據《十誦律》記載,佛陀在講敬僧時,提到自己過去世的因緣。 遠古時,在雪山中有一棵大蓽茭樹,樹上住著鵽鳥、彌猴...我們的人生,只有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來無所從,去無所止。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 你說你哪有開始?我們了解人...自古以來道家修煉人都把發火,氣恨視為修煉者之大忌。從常人的角度看,人行善事做好事稱為積德;而站在修煉者的基點...
慢
【佛學大辭典】
上篇:慳惜加毀戒 | 下篇:七慢 |
(術語)濟度法之拙者。對巧度而言,以名小乘之觀法也。止觀三曰:此止觀雖出生死而是拙度,滅色入空。同三曰: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