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十五卷一頁云:得果初者:謂得阿羅漢果初盡智時。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785~861)新羅僧。朝鮮佛教禪門九山桐裡山派之祖。又稱惠哲、慧哲。慶州人。字體空。憲德王六年(814)來唐,師...【身惡行】 p0675 如三惡行中說。 二解 集異門論三卷十二頁云:身惡行云何?答:斷生命,不與取,欲邪行。...【五相建立極微】 p0280 瑜伽五十四卷十一頁云:問:諸極微色,由幾種相,建立應知?答:略說由五種相。若廣建立;...【非因計因見】 p0715 大毗婆沙論九卷二頁云:若非因因見,於五見,何見攝?何見所斷?答:非因謂因,戒禁取攝...(術語)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論四十七曰:滅憎愛三昧者,得是三昧。以喜法中不生愛,可惡法中不生瞋。...【五解脫處】 p0266 集異門論十三卷十三頁云:五解脫處者:云何為五?具壽當知;若諸苾芻苾芻尼等,或有大師為說法...據大集賢護經卷五現前三昧中十法品載,十種修三昧法即:(一)摧折我慢,指修行者應先摧滅我見與憍慢之心,於三寶及一...(物名)以清涼寶玉而造之幢也。慧苑音義上曰:按梵語云,尸羅此曰清涼。若云誐羅幢。此翻為玉。以玉為幢,名尸羅幢...即菩提達摩所作有關心性之詩偈。其偈文為(大四八·三七三中):「圓明淨至身,滅照忘空理;緣情性離真,極妙常終始...子題:摩訶羅、聖毗尼、齗 行事鈔·訃請設則篇:「就座命客法。(一、入位隨坐)彼上座置設佛僧二座已。然後去聖僧...(雜名)寺院之別名。為清淨之依處,故名梵苑,又為淨行者之住處,故名梵苑。...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附梁錄。 爾時喜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頗有菩薩...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ye) 南(nan)無(mo)達(da)摩(mo)耶(ye) 南(nan)無(mo)僧(seng)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聖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沉以迥別。大覺世尊,愍而哀之。示成正覺,普度眾生。...過去佛住世時,一天夜裡,有八位天人依序來到佛所。第一位天人,容貌端嚴,身上所散發的光芒達一里之遠,並有十位天...
在修行中我們的智慧是因為我們的成見給障礙了。要想開發我們的智慧就要想辦法去掉我們的成見,比如通過讓自己忙起來...
太虛法師講過一句話:人成即佛成。說的是:我們在人世間修行,無論是世間的善法還是出世間的善法,都是以人這個本體...太虛大師說:佛說之八正道,乃依之觀察人生宇宙真相而自由進化於至善之正當道路。佛化家庭的成員必須依八正道為指導...
大家到東林寺參加晝夜經行,首先要遵守經行的秩序。經行中要聽好法器,保持好前後約1.5尺的距離,做到音聲齊整,避...第一篇 立命之學 餘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後餘在慈雲...
我們對於社會上這一切境風、音聲色相、男女飲食,你沒有染,沒有愛,沒有嗔,這就是出世法。 話頭看得純熟,對外邊...
得果初
【法相辭典】
【得果初】 p0994
上篇:得靜慮 | 下篇:得聖性 |
(雜語)一食之頃,謂暫時也。法華經序品曰: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
慧徹
身惡行
五相建立極微
非因計因見
滅憎愛三昧
五解脫處
十種修三昧法
尸羅幢
真性偈
受請就座命客法
梵苑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若欲不受苦果,必須先斷惡因
前世恭敬的殊勝果報

專注做事少成見

最根本的世間善法
八正道與改善人群生活

如何順利完成一晝夜經行念佛
了凡四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