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生活在原諒與被原諒之中。原諒一個人是自己的意識,而被原諒的人作為被動的一方就會很痛苦。所以,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人世紛爭,無非恩怨。因恩生愛,因怨生恨,導致人際關係的鞏固或破裂。在日常生活中,因一些具體問題處理不當而結怨的情況時常發生。如果不及時解決,輕則產生隔閡,影響團結,重則關係破裂,鬧到勢不兩立、兩敗俱傷的地步。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如果冤冤相報,恩怨之爭就沒有窮期了。
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做到用正直之心報答怨恨是難能可貴的事,需要有理智,有涵養,有寬宏博大的胸懷。如果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必然是以怨報怨,睚眥必報了。
齊桓公重用管仲,可算是以直報怨的範例。齊襄公死後,兩個異母兄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從魯國和莒國回齊國爭奪王位。管仲是輔佐公子糾的。在回齊國途中曾箭射公子小白,為公子糾剪除競爭對手。但公子小白並沒有死,搶先回到齊國都城臨淄奪取了王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齊桓公。
結果公子糾被殺,管仲被囚送回齊國。齊桓公本來對管仲有刻骨之恨,想殺死他,後來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勸告,不但沒有殺管仲,還親自出城迎接,任命他為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這和他不記一箭之仇,重用有治國之才的管仲是分不開的。
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出,不念舊惡,著眼於全局和未來,就可以化怨為恩,對事業產生積極的作用。
釋怨不外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是別人有怨於我,不可不忘,也就是說不要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必思報復而後快。二是我有怨於別人,要及時做好疏通化解工作,不能任其發展,使怨恨越積極深。疏通化解工作不外交流思想,消除誤會;如果自己確有缺點錯誤,要主動檢查,承擔責任。此外,在結怨雙方尋找共同點,求同存異,也是很重要的。
金蘭生在《格言聯璧》中說:"兩惠無不釋之怨,兩求無不合之交。"先把舊怨放在一邊,雙方為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進行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建立新的友誼,這樣舊怨也就自然消除了。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常常採取相反的態度。只記住舊的怨恨,忘記新的共同要求和利益;只記住別人的過失,忘記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結果怨恨越積越深,導致關係破裂,兩敗俱傷。這是很不明智的態度。
原諒他人是一種豁達,一種美德,更是一種高尚的情操;被原諒是一種解脫,有一種如釋重負後的輕鬆。原諒他人需要一顆寬容的心,乞求他人的原諒需要一定的勇氣。
我們的一生,總會遇到許許多多令人生氣的事情,假如我們總想以怨報怨,那麼冤冤相報何時了智慧的人早就忠告:"愛你的仇人。"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因為自己一心都在思考如何報復,自己不僅沒有生活的好心情,而且沒有任何事業的追求。
布袋和尚有一詩偈:"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腸心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以德報怨需要很高的修養和寬廣的胸懷,一般人難做到,我們可以努力靠近。
有慈悲的人一定會以心平氣和的關懷心包容他人,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日子就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你會很痛苦。所以,你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學會了原諒別人時,你也就為自己的心敞開了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