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玄妙之根性也。涅槃無名論曰:「仰攀玄根,俯提弱喪。」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乃指妨礙進入色界第四禪之憂、喜、苦、樂四受,及尋、伺、出息、入息等修道之障。對火難、水難、風難等外災而言,此...(經名)有人名鸚鵡摩牢兜羅。佛嘗於此家乞食,為說法,謂之佛說鸚鵡經。一卷,宋求那跋陀羅譯。...亦名:失師法 子題:五法失依止 行事鈔·師資相攝篇:「明失師法。(一,列示三法)和尚一種無相失義,或可無德,更...律宗、華嚴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真言宗、禪宗、淨土宗。...(雜語)先陀婆Saindhava之略。涅槃經九曰:先陀婆者一名四實:一者鹽,二者器,三者水,四者馬,如是四法皆同其名...(人名)Buddhasanta,三藏法師名。譯曰覺定。見續高僧傳一。...(流派)此宗以華嚴經為所依,故稱曰華嚴宗。我國以唐之帝心杜順和尚為始祖,雲華智嚴法師為二祖,賢首法藏法師為三...【見集所斷煩惱部】 p0644 品類足論七卷八頁云:見集所斷煩惱部云何?謂有煩惱部,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禪林用語。指極稀少之人,即極優秀之人。如南泉禪師所謂「會取佛未出世時,尚不得一個半個」之類即是。出典於道安、...【因集生緣】 p0593 俱舍論二十六卷十頁云:集聖諦有四相。一因,二集,三生,四緣。如種理故因;等現理故集;...(修法)Iksaṇi,得知他人心中所思之咒術名。俱舍論二十七曰:有咒術名伊剎尼,持此便能知他心念。俱舍光記二十七...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長者...
當我們翻開經典都會看見一首開經偈,這一首偈就是八十卷《華嚴》當年翻譯圓滿的時候呈送給皇帝看(那個時候皇帝是唐...問: 面對這繽紛的世界,如何保持內心清淨? 大安法師答: 首先要看到這繽紛世界的幻相,是肥皂沫,五光十色的,但...
身為一個菩薩,我們要處理兩件事情:第一個處理自己內心的問題;第二個處理外在眾生的問題,你跟眾生要怎麼樣保持互...「用心」對修行者而言是多麼重要啊!「用心」雖然只是兩個字,卻包涵一切的道理。如果肯用心,道理就在眼前、就在開...
阿彌陀佛光明妙德不可測度、超情離見,具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感應。諸如,為什麼臨終阿彌陀佛會來接引呢?為什麼念佛過...
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不要想得很遙遠了,不要生很多妄想,這不是很難的事。你能夠行五戒、持十善業,五戒都沒有犯,在...
相信因果,就會有對一種生命的際遇那種逆來順受。以前不知道有宿世的善惡因導致今生這樣的善惡果,所以碰到逆境失意...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曰:會是信心具足志願成就緩緩靜心。更重教汝。好自閑靜身心。一切無...
玄根
【佛學大辭典】
上篇:玄悟 | 下篇:玄琬 |
(雜名)譯曰入法界。華嚴經入法界品之梵語也。華嚴玄談八曰:言羅摩伽者即入法界之梵語也,羅者離垢染義,摩者轉義...
八災患
鸚鵡經
二師攝受失法
八宗
先陀
佛陀扇多
華嚴宗
見集所斷煩惱部
一個半個
因集生緣
伊剎尼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開經偈與武則天的故事
如何保持內心清淨

面對很多的眾生,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時時刻刻多用心

不要錯失千載難逢的往生機緣

念了好幾十年的佛,臨終動了一念懷疑就去不了

有了這個觀念,就能消解憤怒的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