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又曰圓融三觀,不可思議三觀,或不次第三觀。為天台圓教之觀法,利根菩薩之所修習。原出於大智度論二十七所謂三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論觀四諦品,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之意,天台智者大師之義因之而立。天台觀經疏曰:「一心三觀者,此出釋論。論云:三智實在一心中,得秪一觀而三觀,觀於一諦而三諦,故名一心三觀。類如一心而有生住滅,如此三相,在一心中。此觀成時,證一心三智。」又摩訶止觀五上曰:「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總空觀也。一假一切假,無空中而不假,總假觀也。一中一切中,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即中論所說不可思議一心三觀。」蓋天台之意,在對於別教隔歷之次第三觀,而明圓教之不次第三觀也。別教之說,先修空觀,破見思之惑,得一切智,而證真諦之理,次修假觀,破塵沙之惑,得道種智,而知假諦恆沙之法門,後修中觀,破無明之惑,得一切種智,而證中道法身,故三觀次第而用之。圓教之說則不然,三觀融即於一心,不縱不橫,恰如伊字之三點,又如一剎那之法,有生住滅之三相,三即非三一即非一。是故舉一觀,即圓具三觀。謂舉一空觀,則假中亦空。以三觀悉能蕩相著故也。舉一假觀,則空中亦假。以三觀皆有立法之義故也。舉一中觀,則空假亦中。以三觀之當處皆為絕對故也。是即三觀祇在一心,故得一一之觀,任運具三。如是三一圓融,修性泯絕,非次第而入,非並別而觀,故得三惑破於一時,三智發於一心。所以稱為不可思議之三觀也。維摩經玄疏三,明一心三觀,有三意:一、所觀之境,即一念無明之心,因緣所生之十法界也。二、能觀,觀此一念無明之心,圓照三諦之理。三、證成,證一心三觀,即是一心三智五眼也。古來惟天台一家,立一心三觀之論目。其餘諸教,絕不說一心三觀之旨。又見維摩經略疏七及止觀輔行五之三。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譬喻)身之四大,譬如四種之毒蛇,四大增損,害人身如毒蛇也。維摩經方便品:是身如毒蛇。涅槃經二十三曰:譬如有...位於浙江義烏縣。又稱雲黃山、松山。南朝梁代大同五年(539),善慧大士舍宅於山下創寺,以有雙檮樹而稱雙林寺。其...(界名)十六游增地獄之一。見三藏法數四十五。...(書名)一卷,唐荊溪述。明三諦為天然之性德,眾生迷於三諦而生三惑,依於三觀而破三惑,破三惑以成三智,依三智而...謂多數之寺塔。據善見律毗婆沙卷一謂佛滅後,阿育王作八萬四千寶塔,安奉佛舍利。又法顯傳及大唐西域記均載此說。[...(職位)又云庫司行者。禪家司會計等之行者也。百丈清規副寺條曰:其上下庫子,須擇有心力,能書算,守己廉謹者為之...【犍椎】 聲論翻為磬,亦翻鐘。資持云:若諸律論,並作犍槌,或作犍椎。今須音槌為地。又羯磨疏中,直雲犍地,...觀世音菩薩過去成佛的名字。...(術語)身語意之三業,遠惡行離惑垢也。俱舍論十六曰:諸身語意三種妙行,名身語意三種清淨,暫永遠離一切惡行煩惱...【隱復】 p1405 瑜伽八十三卷八頁云:言隱覆者:謂常隱覆自善法故。...大毗婆娑論,具明四禪之中,各有三種差別:若與出世智慧相應,名無漏初禪等。若與五支四支等功德相應,名為淨初禪等...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四眾圍繞。及天龍夜...佛與眾生心體是一,而心之相用則天淵懸殊,由相用懸殊故,其所受用者,亦復天淵懸殊也。 佛則唯以無緣大慈,同體大...你衹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沒有一個不能往生的。不是靠你的自力修行,完全是靠大願船的力量。這個比喻是非常好...我們念佛行人常常會犯一個問題,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見佛,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執著。這一執著就是躁...對這一點我們會非常地感慨,因為身處五濁惡世,我們眾生煩惱很重,很難生起向佛修道之心,而少量生起修行之心的人,...問: 作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師答: 阿彌陀佛!作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厭怪,祠祀,解奏,...佛陀在世時,有一次在河的對岸講法。有許多比丘想渡河去聆聽,但是,河邊只有一條船。船主告訴比丘們:「我的船已經...識得業力,不隨業轉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師父和大家談到業力) 在這個世界上啊,不論在家還是我們出家人,每個人...【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縱生到至極尊貴之非非想天,天福一盡,仍復輪迴六道。若具志誠懇切念佛,縱將墮阿鼻地獄,尚能...
一心三觀
【佛學大辭典】
上篇:一心頂禮 | 下篇:一心三智 |
指佛陀之誕生會。有部目得迦卷五(大二四·四三五上):「長者白佛:『菩薩生時是何月日?』佛告長者:『薛舍佉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