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二禪者,若於初禪定中,厭離覺觀,入中間禪。從未到地,專心不止,於後其心豁然,明淨皎潔,定心與喜俱發,具足四支功德(一內淨,二喜,三樂,四一心)。
一、內淨支 心無覺觀之渾濁,故名內淨。謂行者欲離初禪時,種種訶責覺觀,覺觀既滅,則心內靜,心與靜色法相應,豁爾明靜,故名內淨支。
二、喜支 欣慶之心名喜。謂行者初得內靜時,即與喜俱發,而喜心未成,次心自慶得免覺觀之患,獲得勝定內淨之喜,歡喜無量,故名喜支。
三、樂支 怡悅之心名樂。謂行者喜湧之情既息,則怡然靜慮,受於內淨喜中之悅樂,故名樂支。
四、一心支 心與定一,謂之一心。謂行者喜樂心息,則心與定一,澄渟不動,故名一心支。
名為根本二禪,若人坐禪得此,隨其淺深,命終必生少光等之天中,是為二禪天因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次第統編 > 正文
【非所纏法】 p0713 品類足論六卷十頁云:非所纏法云何?謂不染污心心所法,及色無為心不相應行。...(術語)尊貴之儀容。謂佛菩薩之形體,又貴人之真影靈牌等。尊勝經序曰:伏乞大慈大悲普覆令見尊儀。寄歸傳一曰:普...(術語)舉古則為韻語,發明其意者,稱為頌古。禪林寶訓下曰:萬庵曰:頌始自汾陽,暨雪竇宏其音,顯其旨,汪汪乎不...古印度的邏輯學說。因,指推理的根據、理由;明,即知識,智慧。是通過宗、因、喻所組成的三支作法,進行推理、證明...位於雲南武定縣西南之獅子山。創建於元至大四年(1311),明清時代曾多次重建、擴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有大雄寶...指儒家五常與佛教之五戒。我國文化自古特重孝道與倫常,佛教傳入我國後,於孝道方面,乃特為強調父母恩重難報經、盂...行事鈔·通辨羯磨篇:「亦有轉弄精神。觀事乃同於法。而人事兩緣,冥逾夢海。量時取法,全是師心。照教,教稱不成;...(菩薩)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上行南端之第九位。梵號怛他檗多能瑟吒羅,譯言金剛牙。嚙碎一切煩惱之三昧也。密號曰護...(名數)南山律師之著書,行事鈔三卷,戒疏四卷,業疏四卷曰三大部。復加拾毗尼義鈔三卷,比丘尼鈔三卷稱為五大部。...【末陀】 p0520 法蘊足論一卷十七頁云:言末陀者,謂葡萄酒;或卽窣羅迷麗邪酒。飲已令醉,總名末陀。...指龍樹菩薩。龍樹應楞伽之懸記而現,光闡大乘佛教,所說甚廣,與佛教諸宗之教義均有關係,從而各宗悉皆尊為大祖,是...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
佛陀告訴我們生命像無止盡的水流,不是今生才開始,我們曾經有很多次的生命經驗,歷代祖師聖賢基本上把我們內心世界...
普佛屬於佛教懺儀的一種,內容包括香讚、佛號、懺悔文、讚佛偈、拜願、三皈依、迴向。可按普佛的不同目的而更改讚佛...
佛來到這個世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知見就是法性真如海。這個法性真如海無有邊際,五乘...
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有一段敘述八齡龍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羅龍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聰明伶...問: 如何念佛才能培養出內心真正的定力? 慧律法師答: 念佛必須實相念佛。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在念佛的當下,了...從前,有一個非常強壯的伐木工到一位木材商那裡找工作,並得到了一份工作。報酬相當不錯,工作條件也很好。因此,伐...
一、移民佛國回老家 佛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三界之內六道循環輪轉沒有了期,這就是輪迴六道;人生在裡頭實在...問: 弟子前幾天在寺院裡給一個朋友助念,他臨走前幾分鐘忽然出聲念佛,然後就斷氣了,之後身體僵硬,嘴巴和眼睛都...
二禪
【佛學次第統編】
上篇:初禪 | 下篇:三禪 |
行事鈔·尼眾別行篇:「律雲,式叉尼,一切大尼戒應學。除自手取食,授食與他。若自取食食,律亦制犯。無沙彌尼者開...
非所纏法
尊儀
頌古
因明(Hetuvidya)
正續寺
五常五戒
羯磨不得師心
如來牙菩薩
三大五部
末陀
八宗祖師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你平常起什麼念頭,臨終就起什麼念頭

寺院普佛的意義

大悲驚入火宅之門,灑甘露潤於群萌

八歲龍女,即身成佛
念佛如何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定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