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己略說為三:
一、信己不異於佛。所謂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二、信己修即成佛。所謂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皆得現前。
三、信己本來是佛。所謂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亦眾生,亦復如是。
佛弟子文庫 > 佛學次第統編 > 正文
(術語)佛隨自意語之真實教也。對於隨他意語之權教而言。...執著有的一邊和執著無的一邊,因為都是一邊之見,所以叫做邊見。...【無想定】 為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這是外道所修的一種禪定,令前六識心及心所不起現行。《百法直解》曰:『無想...梵名 Ahogavgā,巴利名同。又作阿哹山、阿吁恆河山、阿休河山、阿烋河山。為經典第二次結集時,三浮陀商那和修(梵...(雜語)Dhāraṇipada,陀鄰尼即陀羅尼。缽者缽吒之略,譯曰句。陀羅尼之語句也。...(術語)佛菩薩施於人之權謀方便也。維摩經序曰:冥根無謀,而動與事會。...(一)教與義之併稱。教,能詮之聲名句文;義,所詮之一切義理。大乘義章分教聚、義法聚二種。其中,教聚立三門,義法...【可喜樂言】 p0524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頁云:可憙樂言者,當知有五相。一、有證因。二、有譬喻。三、語具圓滿。四、...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不自生是法不由自因生;不他生是法不由他因生;不共生是法不由自他之共因生;不...自利而利人,是為人我兼利。此乃大乘菩薩之基本精神。[無量壽經卷上、摩訶止觀卷五上] p4053...【先所生起諸行滅】 p0634 瑜伽八十六卷六頁云:先所生起諸行滅者:謂於先世能感後有諸業煩惱之所造作,及由先...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多。對於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來說,面對如此浩瀚的經典,難免望...
我們無量劫來,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個人成長過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折、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們會自甘卑...
昔日,佛陀曾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這世間有四種修行人,是哪四種呢?第一種人是身安樂心不安樂;...
有人再問:為什麼我們不遍緣法界很多的淨土呢?為什麼只是遍緣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呢?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善問。但...頭頂天,腳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氣; 切記氣上有三記: 慪氣賭氣發脾氣; 慪氣只能氣自己, 賭氣彼此更對立; 拍桌打...
《四十二章經》第四章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除煩惱》,講了放下我執,精進努力,我們就能走出煩惱的深淵。衹要我們秉著佛教教導我們生...馬祖大師未出家前有幾位老朋友。聽到馬祖開了大悟,到處說法,有問必答,皆大歡喜。大家都感到非常稀奇,心中只是半...
信己(二)
【佛學次第統編】
上篇: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寶 | 下篇:辨惑(二) |
【到源底】 p0826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頁云:又由趣正法,及近正法故,名到源底。...
隨自實教
有無二邊
無想定
阿呼恆河山
陀鄰尼缽
冥權
教義
可喜樂言
四不生
兼利
先所生起諸行滅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學佛必讀的經典

安住清淨本性,破除自我設限

身心安樂之行

無量佛國淨土,為何只求生西方極樂
生氣真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