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識及彼心所,皆能變似見相二分。立轉變名,所變見分,說名分別,能取相故。所變相分,名所分別,見所取故。由此正理,彼實我法,離識所變,皆定非有,離能所取,無別物故。非有實物,離二相故。是故一切有為無為,若實若假,皆不離識。唯言為遮,離識實物,非不離識心所法等。或轉變者,謂諸內識,轉似我法外境相現,此能轉變,即名分別。虛妄分別,為自性故。謂即三界心及心所,此所執境,名所分別,即所妄執實我法性。由此分別,變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別實我法性,決定皆無,是故一切皆唯有識,虛妄分別有極成故。
佛弟子文庫 > 佛學次第統編 > 正文
行事鈔·僧網大綱篇:「(合治之相)僧祇五種:……二者數犯五眾戒。」資持記釋云:「二中,五眾即是五篇。」(事鈔...為叢林僧堂中之禮儀。巡、繞,均指迴旋、迴繞之意。即於僧堂內合掌低頭而巡繞一匝之作法。幻住清規四節(卍續一一一...位於四川峨眉。創建於四世紀,唐時稱牛心寺,明洪武元年(1368),廣濟禪師加以修復後,改名為清音閣。寺院附近滿布...梵語 pratyekabuddha-yāna。指到達緣覺果之法門,亦即指十二因緣之法。由此義,亦將緣覺之機類直接稱為緣覺乘。又...(一)又稱法幢。即莊嚴佛菩薩之旗幟,常以諸寶嚴飾。據大日經疏卷五載,幢上置如意珠,故稱寶幢。觀無量壽經(大一二...(雜名)天香樓偶得曰:俗於紙上畫神佛像而祭賽之,謂之甲馬。以此紙為神佛憑依,似乎馬也。武林舊事曰:有印馬作坊...【義不可說】 p1240 大毗婆沙論十五卷五頁云:問:義為可說?為不可說耶?設爾;何失。若可說者;說火應燒舌;說刀...偉大的正覺。菩提即正覺的意思。聲聞緣覺都有菩提但不大,唯有佛的智能偉大而圓滿,故名大菩提。...(地名)Anavatapta,舊稱阿耨達,阿那陀答多,阿那阿達多,阿那婆達多。新稱阿那婆答多。譯曰無熱。西域記一曰:贍...(雜語)大乘勿論。小乘如大眾部化地部經部立現在之法有實體,過去未來之法無實體,故過去未來雲者,已有當有之假名...由四大等色法所組成的肉身。...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在深圳仙湖弘法寺的方丈室裡,每天都有不少信眾前來結緣。方丈目光淡定,聲音洪亮,常與周圍的人談笑風生,方丈室不...
古語云: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報之以禍,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因此君子敬天知命,修善修德,善待他人,是以積...有一個國家國境鄰海,海中龍王時常興雲作雨,致令水患時聞。須竭長者為消災祈福,恭請釋迦牟尼佛至國內應供。龍王雖...眾生心性 與佛同儔 由迷背故 輪迴不休 如來慈悲 隨機說法 普令含識 就路還家 無奈根性 萬有不齊 非出格人 ...諸位善知識,今天奉家師慈老的面諭,與諸位結緣,並請師父印證,特拈出這個題目。我們由某處往某處,必須預備資糧和...
別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三教,主要的教化對像是三界外的鈍根菩薩。因此也可以說,別教根性的人,起點是相當高的,他們...
舍這一個字是很難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麼東西,我們還是很難舍的。對這個世界,你就是貪著於善法,也沒辦法出三...
●金剛經教人修福修慧消業,是一部各方面都顧到的完善佛典,無怪乎佛在經中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一切唯識
【佛學次第統編】
上篇:破執我不應理 | 下篇:二空 |
二智之一。又作權智。為「實智」之對稱。指熟達方便法之智。亦指行善巧方便之智。據大乘義章卷十九載,了知三乘權化...
五眾戒
巡繞
清音閣
緣覺乘
寶幢
甲馬
義不可說
大菩提
阿耨達
三世假實
色身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105歲方丈的一天:身體硬朗,關心時政大事

拯饑救溺福綿長,驕橫欺人遭惡報
神通與智慧
飭終須知
信願行三資糧和念佛的方法

天台八教丨別教

「舍」這個字是很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