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次第云:‘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達一切無礙,名為智慧。’智慧有三種:一者、聲聞智慧。二者、辟支佛智慧,三者,佛智慧。
   一、求聲聞智慧有三種:學、無學、非學非無學。
    ‘一’非學非無學智慧 非學非無學智慧者,如幹慧地、不淨觀、安那般那、欲界系、四念處、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等。
    ‘二’學智 學智者,苦法忍慧,乃至阿羅漢第九無間中金剛三昧慧。
    ‘三’無學智 無學智者,阿羅漢第九解脫智,從是已後,一切無學無盡智,無生智等。
   是為聲聞智慧。
   二、求辟支佛智慧亦如是。但以是人無漏善根純熟,雖生無佛之世,不從他聞,自然覺悟得禪定,三界漏盡。所得三明六通等,為德小勝聲聞,是為辟支佛智慧。又以觀十二因緣智慧深利,能侵除習氣,勝於聲聞,從四諦觀門斷結,此為異也。
   三、求佛道智慧者,菩薩從初發心已來,行六波羅密,破魔軍眾,及諸煩惱,得一切智,成佛道,乃至入無餘涅槃。隨本願力,從是中間,所有智慧,總相別相,一切盡知,是為佛智。
  若菩薩以質直清淨心,修此三種智慧,故名為般若。
  ‘波羅密’波羅密者,翻名如前。若菩薩隨所修智慧中,能具足五種心者,是時般若名波羅密也。何等五?一者了知智慧實相,非境非智,心無所得,而能遍學三乘智慧,及一切世間知見。餘四心如檀中分別。菩薩能如是,於所修智慧中,具此五心者,隨所得智慧,因中說果,皆具三義。是以菩薩所修智慧,皆名行般若波羅密。若至無上菩提道果,方是般若波羅密具足成就。
  今六波羅密,即菩薩正行之本,是以法華經云:‘為求菩薩道,應說六波羅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