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京兆薦福寺弘辨禪師入內。帝問曰。禪宗何有南北之名。對曰。禪門本無南北。昔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展轉相傳至三十一世。此土弘忍大師有二弟子。一名惠能。受衣法居嶺南。一名神秀。在北揚化。得法雖一時。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頓北漸。非禪宗本有南北之號也。帝曰。何名戒定慧。對曰。防非止惡名戒。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心境俱空照鑒無惑為慧。帝曰。何名方便。對曰。方便者隱實覆相權巧之門也。被接中下曲施誘迪。謂之方便。設為上根言舍方便但說無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談。以至祖師玄言忘功絕謂。亦無出方便之跡。帝曰。何為佛心。對曰。佛者覺也。謂人有智慧覺照為佛心。心者佛之別名。則有百千異號。體唯其一。本無形狀。非青黃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現天現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終無生無滅。故號靈覺之性。如陛下日應萬機。即是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傳。應無別有所得也。帝曰。如今有人念佛如何。對曰。如來出世為天人師。隨根器而說。為上根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中下根者。未能頓曉。是以佛為韋提希開十六觀門。令念佛生於極樂。故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帝曰。復有人持經持咒求佛如何。對曰。如來種種說法。皆為最上一乘。如百千眾流莫不朝宗於海。如是差別諸緣皆歸薩婆若海。帝曰。祖師既傳心印。金剛經云。無所得法如何。對曰。佛之一化實無一法與人。但示眾生各各自性同一法藏。當時然燈如來但印釋迦本法。而無所得方契然燈本意。故經云。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法平等修一切善不著於相。帝曰。禪師既會祖意。還禮佛看經否。對曰沙門禮佛看經。蓋是住持常法。有四報焉。依佛戒修身。參尋知識漸修梵行。履踐如來所行之跡。帝曰。何為頓見。何為漸修。對曰。頓明自性與佛無二。然有無始染習。故假漸修對治令順性起用。如人吃飯非一口便飽。是日辨對七刻方罷。帝悅賜號圓智禪師
佛弟子文庫 > 佛教人物傳 > 正文
【蘇利耶】 或蘇梨耶,或修利。此雲日神。日者,說文雲實也,太陽之精。起世經云:日天宮殿,縱廣正等五十一由...【辯無礙解】 p1462 如四無礙解中說。 二解 成唯識論九卷二十二頁云:辯才自在者、謂辯無礙解。善達機宜,巧為說故...【名色緣六處】 p0589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七頁云:復言:世尊!若但說言識緣六處;斯有何過?世尊告曰:初受生...【四種涅槃】 指唯識宗所立的四種涅槃。《成唯識論》卷十載: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指一切法之實性即為真如之理,...(術語)胎藏界曼荼羅之別名。大悲之胎藏,恰如蓮華之滋養蓮種。故對於金剛界之金剛,標蓮華之名。...【惡口】 十惡業之一,即口出粗惡語毀訾他人。據《大乘義章》卷七載,言辭粗鄙,故視為惡;其惡從口而生,故稱之為...(名數)比丘尼之八波羅夷罪也。波羅夷譯作斷頭,又作棄,謂犯此罪者,棄於佛法之邊外也。楞嚴經八曰:持聲聞四棄八...即註釋經律論之作者,亦為後世讚揚其人註釋一宗典籍之美稱。例如天台宗之湛然,畢生譔著數十部之疏記,及註解天台三...梵語 avitarka-vicāramātra-samādhi,巴利語 avitakka-vicāramatta-samādhi。又作無尋惟伺定、無尋有伺定。為...(術語)人之感官所感知之事物,認為實有,於此寄心奪心之謂也。...舊譯為陰入界。蘊即五蘊,又名五陰,即色、受、想、行、識,為眾生之心身。處即十二處,又名十二入,即六根對六塵之...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四眾圍繞。及天龍夜...忍辱,是良藥,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哪,都是海闊天空;不能忍的人,去到哪,都是對立衝突,最後受傷的一定是自...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這一段話,有哪一個佛教徒做到了?我常說我不是佛教徒,因為我...古人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時,百般痛苦,耳不聰,眼不明,四肢無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把心放平,把心放輕,才會活的坦然,活的舒暢,活的快樂,活的安靜,活的真實,活的自然。 把心放平,把心放輕,正...我們造作的無量無邊的惡業要懺除,靠其他的懺法,效果都不是很好。無論是事懺、理懺、作法懺,懺法很多,但是一切懺...念觀音聖號要知道怎樣名為觀音?應顧名思義,因義知名。又者名實相稱,因果相稱。觀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有六步功夫。...善知識這三個字,聞名為知,見面為識。善是好的意思,惡的反面。但自古至今,僧團內往往是龍蛇混雜,聖凡交差,所以...現在很多人會需要面對很多的痛苦。而大多數人在面對痛苦時,會不斷不斷地去想著這個痛苦。把這個痛苦放在他的心裡面...
薦福寺弘辨禪師《佛祖歷代通載》
【佛教人物傳】
上篇:黃檗希運禪師《佛祖歷代通載》 | 下篇:溈山靈祐禪師《佛祖歷代通載》 |
(譬喻)恩愛之深譬如河也。智度論一曰:已度凡人恩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