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法汰。東莞人。少與道安同學。雖才辯不逮而姿貌過之。與道安避難行至新野。安分張徒眾命汰下京臨別謂安曰。法師儀軌西北下座弘教東南。江湖道術此焉相望矣。至於高會淨因。當期之歲寒耳。於是分手泣涕而別。乃與弟子曇一曇二等四十餘人。沿江東下。遇疾停陽口。時桓溫鎮荊州。遣使要過供事湯藥。安公又遣弟子慧遠。下荊問疾。汰病小愈詣溫。溫欲共汰久語。先對諸賓未及前汰。汰既疾勢未歇不堪久坐。乃乘輿歷廂回出。相聞與溫曰。風痰忽發不堪久語。比當更造。溫匆匆起出接與歸焉。汰形長八尺風姿可觀。含吐蘊藉詞若蘭芳。時沙門道恆頗有才力。常執心無義大行荊土。汰曰。此是邪說應須破之。乃大集名僧令弟子曇一難之。據經引理析駁紛紜。恆仗其口辯不肯受屈。日色既暮。明旦更集慧遠就席。設難數番關責鋒起。恆自覺義途差異。神色微動。麈尾扣案未即有答。遠曰。不疾而速。杼軸何為。座者皆笑矣。心無之義於此而息。汰下都止瓦官寺。晉太宗簡文皇帝深相敬。重請講放光經。開題大會。帝親臨幸。王侯公卿莫不畢集。汰形解過人流名四遠。開講之日黑白觀聽士女成群。及諮稟門徒以次駢席。三吳負帙至者千數。瓦官寺本是河內山玩公。墓為陶處。晉興寧中沙門慧力啟乞為寺止有堂塔而已。及汰居之更拓房宇修立眾業。又起重門以可地勢。汝南世子司馬綜第去寺近。遂侵掘寺側重門淪陷。汰不介懷。綜乃感悟躬往悔謝。汰臥與相見。傍若無人。領軍王洽東亭王珣太傅謝安並欽敬無極。臨亡數日忽覺不悆。乃語弟子。吾將去矣。以晉太元十二年卒。春秋六十有八。烈宗孝武詔曰。汰法師道播八方澤流後裔。奄爾喪逝痛貫於懷可賻錢十萬喪事所須隨由備辦。孫綽為之讚曰。淒風拂林。鳴弦映壑。爽爽法汰。校德無怍。汰弟子曇一曇二。並博練經義。又善老易。風流趣好與慧遠齊名。曇二少卒。汰哭之慟曰。天喪回也。汰所著義疏。並與郤超書論本無義。皆行於世。或有言曰。汰是安公弟子者非也。
佛弟子文庫 > 佛教人物傳 > 正文
即諸佛所證得常住不變之心。此心非心、意、識之心,乃三界唯一心之心,故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牆壁瓦礫皆為此常住心...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成論雲,智田勝福田。乃至掃僧地如閻浮,不如佛塔一手許;佛以智故,勝諸弟子,不以斷故。供...【六觸】 指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等六種作用。觸,乃與一切心、心所法相應,而能使其觸對於境的精神...梵語 avadāna,巴利語 apadāna 之音譯。略作婆陀。意譯為譬喻、出曜、解語。佛所說之經典,依其內容、形式之不同...(譬喻)以一巾喻涅槃,六結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現生死。然生死與涅槃,本由對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結(六解),則涅...一、須陀洹向及須陀洹果,須陀洹華譯為入流,即入聖人之流,此位須斷盡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方能證得。當未斷盡時皆為向...一切生死之法為世間,不生不滅之涅槃為出世間,如苦集二諦是世間,滅道二諦是出世間。...【六隨煩惱遍與一切染心相應】 p0314 成唯識論四卷二十一頁云:有義,應說六隨煩惱,遍與一切染心相應。瑜伽論說:...(術語)但得慧障解脫之羅漢也。此人之性分,好悟道理,不好事用之功德,故但斷障無漏智慧之見思煩惱,而不離障禪定...【不供養】 p0320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頁云:不供養者:不施利養故。...(術語)思量事物曰意。唯識論五曰:薄伽梵,處處經中說心、意、識。三種別義,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是三...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居家八法出自《雜阿含卷四九一經》,是佛陀教導在家人過好生活,以獲得現實、未來利益和安樂的八種方法。此經是佛陀...在這個世界上,會有很多人沒你混的好,但是也有很多人比你厲害多了。所以如果你沒有那個資本的話,就不要看不起人,...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薩的時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構西方極樂世界的藍本,其中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極樂世界超勝...佛陀開悟之後,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他宣說的法門,第一件事情講到四諦法門,把生命分成了二部分:...一、慈悲為本,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有一天,彈簧衝著壓力大聲叫道:人們喜歡的是我,又不是你!你幹嘛老是來找我的麻煩? 壓力淡然一笑,平靜地說道:...第一、準備乾淨盆,專為浴佛用。 第二、淨手將佛像移至寬敞處。 第三、準備淨水、乾淨毛巾擦洗佛像。 第四、擦洗好...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利行」,指的是利益別人的行為,也就是說,凡是能給別人方便的行為,就...
竺法汰(晉京師瓦官寺)《高僧傳》卷五
【佛教人物傳】
上篇:竺僧朗(晉泰山崑崙岩)《高僧傳》卷五 | 下篇:僧先(晉飛龍山)《高僧傳》卷五 |
【拘尸那】 此雲角城。輔行云:其城三角,故云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