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1262~1329)元代禪僧。溫州(浙江)樂清人,俗姓林。字古林,號金剛幢、休居叟。一般稱為茂古林。以墨跡揚名海外...【遍行作意】 p1124 瑜伽十一卷十八頁云:遍行作意者:謂佛世尊、現見一切無障礙智相應作意;若諸菩薩遍於三乘及五...【意樂】 p1207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二頁云:意樂者:謂於諸法正觀察忍、為所依故;於佛善說法毗奈耶,不可引奪。於他...【感善趣行】 p1249 瑜伽七十一卷九頁云:感善趣行者:謂戒性福業事。...(菩薩)金輪佛頂之一。胎藏界釋迦院五佛頂尊之一。...(術語)如那羅延力強之身體也。...凡二卷。隋代闍那崛多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記載佛陀入毗耶離城乞食,至毗摩羅詰離車家,有善思童子,以其宿...(飲食)Asaru,藥名。止觀一之五曰:如服阿娑羅藥先用清水。同輔行曰:阿娑羅藥,未詳形狀。(羅BhumeaLacera)。...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 一、體大 謂真如之理,體性平等,無不容攝,故名體大。 ...(印相)側合兩拳各堅其頭指,著其頭作三角形也。...(術語)觀練熏修四種禪之一。謂九次第定也。...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我們時刻的檢查自己的內心的相貌,從而反省自己的心態是什麼樣的念頭 。 第一個,瞋恚邪淫。假設我們的妄念,經常起...無門慧開禪師(11831260)是宋代著名高僧,字無門,杭州人。幼年出家,廣識經論。於萬壽寺崇觀參趙州無字公案而得悟...經文: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興沖沖的抱著一束鮮花及供果,趕到大佛寺想參加寺院的早課,誰知才一踏進大殿,左側突然跑出一...古人畫《接引圖》,我們注意到,特別是唐代和宋代一些《接引圖》,一看那個樣子,真的是很有宗教情懷。那個往生者坐...【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望未來果報,如是發心, 名之為...乃至十念,一定要談這種深信切願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號的,一定是精進辦道的,一定是如救頭燃的,一定是帶著歡喜心...這個對外的弘化,我覺得有兩個重點。這個忍辱是有一些基礎的。 第一個,包容。我們一個菩薩要忍辱,你把標準要定出...
九識義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九識義】唯識三系的地論宗、唯識宗各立八識,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再加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而真諦一系的攝論宗,則於八識之外復立第九阿摩羅識(無垢識、真如識),成立九識義。九識即:一、眼識,眼與色為緣而生眼識,為能見者。二、耳識,耳與聲為緣而生耳識,為能聽者。三、鼻識,鼻與香為緣而生鼻識,為能嗅者。四、舌識,舌與味為緣而生舌識,為能嘗者。五、身識,身與觸為緣而生身識,為能覺者。六、意識,意與法為緣而生意識,能分別前五根所緣的五塵境界,加以分別。七、末那識,又稱分別識。此識本無定體,即第八識之染分,依第八識自證分而生,緣第八識見分而執為我,為第六識之主,執轉第六識所緣善惡之境而成染淨者皆由此識。八、阿賴耶識,意譯作藏識。此識染淨同源,生滅和合,具有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等四分。九、阿摩羅識,意譯作清淨識、白淨無垢識。此識乃一切眾生清淨本源心地,諸佛如來所證法身果德,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非生死之能羈,非涅槃之能寂,染淨俱泯,湛若太虛。這是如來藏一系的理論,見《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所載。
上篇:九緣生識 | 下篇:十大論師 |
(術語)真宗之安心。謂為彌陀佛所攝取而大歡喜之心也。教行信證三末曰:大慶喜心,即是真實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