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術語)斷惡行善也。又對於性善之稱,本有之善曰性善,修成之善曰修善。修善即性善,實大乘之通談也。...(術語)速疾證得菩提之妙果也。往生講式曰:頓證菩提道,無如斯觀門。...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在增劫人壽由十歲增至二萬歲時,鐵輪王出現,統轄南贍部洲;人壽增至四萬歲時,銅...指促使眾生髮菩提心之四種力,即自力、他力、因力與方便力。(一)菩薩及一切世間之人,不假他人之教誡,自能以精進勇...三十三觀音之一。相當於法華經卷七普門品所載(大九·五七下)「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物名)凡殿堂正面左右之二露柱也。見象器箋一。...(經名)六卷,秦羅什等譯,即華嚴六經之十地品也。又為菩薩十住經之略名。又為漸備一切智總經之異名。...四安樂行之第四。又作慈悲接引安樂行、夢中成就神通智慧佛道涅槃安樂行。即菩薩愍念眾生於法華一乘不聞、不知、不覺...優俱吒,梵語 utkuta。又作嗢俱吒坐。意譯作蹲踞坐。印度之一種坐法。系以右腳踩於左腳上,呈蹲狀,臀部不著地。於...【青現】 p0804 集異門論十九卷三頁云:青現者:謂此青色,如是眼識所行境界,亦是意識所行境界;故名青現。...(譬喻)譬逆緣即順緣也。大方等如來秘密藏經下曰:迦葉!假有人天墜墮於地,墮大地已,還依大地而得起住。如是!迦...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講得太好了,心力...第二品是地藏菩薩在各個世界所有化身,前頭是說所教者,這是說能教化者。教化是教育佛教本身不承認自己是宗教,只承...許多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一隻老鼠意外地掉進一個半滿的米缸,白花花的大米太有誘惑力了,本想吃個大飽就走的老鼠...若見聞知,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這樣的一個高度,進一步地就推斷出九法界眾生...問:臨濟義玄禪師說:無事是貴人。我想他的意思並不是說養尊處優的人是貴人,而是心中無事、心無罣礙的人是貴人? ...我們要想出苦,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心上迷惑了,貪著、攀緣、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在這一...在無邊無際的森林裡,有一棵樹冠簇密的老樹。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棵老樹成了死亡的禁區,因為森林裡有個謠言傳...
三類境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三類境】這是唯識宗的教義,即將吾人心識所緣慮的對境,依其性質而分為三類。三類即性境、獨影境、帶質境。三類境的境,一般說來,是感官與心識所認識的對像,亦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緣慮了別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境。六境又稱六塵,這即是我人所認識的客觀世界。但在唯識學上,不以此客觀世界是識外實有之境,而是八識變現的相分。唯識家以八識變現塵境性質的不同,而分為三類境。原來一切有情,各有八識,而一切識,皆為能變。八識變現的方式有兩類,一是因緣變,一是分別變。所謂因緣變,是能緣的心,任運而起(任由因緣,非由作意籌度,稱因緣變),其所變現的相分,是實種所生(不與見分同種生起)。分則變者,是隨著心識分別勢力而變現(其變現的相分,不是實種所生,是隨著見分種子生起)。其所變之境,也就是八識的相分。前五識、第八識的相分,都是因緣變;第六識的獨散意識(不包括五俱意識)的相分,和第七識的相分,都是分別變。因緣變所變的相分,是性境;分別變所變的相分,是帶質境或獨影境。三境是:一、性境,指真實之境。此境自守其性,並不隨心。即指具有真實體性與作用,由實種子所生起之境。包括第八識的相分(種子、五根、器世間)、前五識及五俱意識之相分等。二、獨影境,獨是簡別於本質;影,為影像,即相分。謂依能緣之心的虛妄分別而變起之境,別無本質,僅為影像。如第六意識之妄分別變出之龜毛、兔角等,全屬幻影。三、帶質境,帶質即兼帶本質。謂能緣之心緣所緣之境,其相分有所依之本質,而不得境之自相。此境系由心、境二者之力合成,居於性境與獨影境之間。如第七識緣第八識見分之相分,及第六識追想過去之形像者。
上篇:三學 | 下篇:三雜染 |
【永滅】 p0494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頁云:復言:世尊!云何永滅?世尊告曰:畢竟斷故。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