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1、指穢土。 2、依華嚴教之意,塵即微塵,於十方虛空界之每一微塵中都含有世界,叫做塵道世界。...Lengqiejing 佛教經典。全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或《入楞伽經》。lanka 是斯里蘭卡島的古名,Vatara 意為入或...(術語)安住於無生無滅之理而不動也。仁王經說五忍,此為第四。或為初地之證名,或為七八九地之悟名。智度論五十曰...【緣有事無事煩惱】 p1305 成唯識論六卷十四頁云:雖諸煩惱,皆有相分;而所仗質,或有或無;名緣有事無事煩惱。...【非可厭逆語】 p0715 瑜伽八卷十二頁云:不過度量故;名非可厭逆。...【諸法剎那滅】 p1350 顯揚十四卷十七頁云:復次云何應知後變異可得故,諸法剎那滅?頌曰:非身乳林等,先無有變異...(真言)略出經一曰:若欲便轉即作甲冑契莊嚴己身,即誦此密語唵砧(如如等同大空),以此密語擁護己身。其契法,以...即天台宗所立圓教菩薩六行位(六即)中之「觀行即」。此位乃既知名字而起觀行,心觀明瞭,理慧相應之位,能成就五品...【利益意樂】 p0703 瑜伽三十五卷十四頁云:利益意樂者:謂欲從彼諸不善處,拔濟眾生,安置善處。 二解 如...梵語 preta,巴利語 peta,音譯為薜荔多、閉戾多、俾禮多、卑利多、彌荔多、閉多;或梵語 pitr,音譯卑帝黎。三途之...【正見因緣】 p0504 瑜伽六十二卷十頁云:正見因緣,當知卽是有佛出世,聽聞正法,無倒思惟。...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
人要獲取人心,博得別人的敬仰,就要學會給予別人口德、掌聲、面子、信任、方便、禮節、謙讓、理解、尊重、幫助、誠...
我在五台山時候,有很多人到山上問我,說:師父,我念佛好多年了,我臨終能生極樂世界不能?我說:你怎麼問我這個話...頂級的學業是擁有聖賢的智慧; 頂級的事業是廣利一切的眾生; 頂級的化妝是完美自己的生命; 頂級的成功是找到生命...
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久住故;非苦非樂是行苦,性遷流故。 這裡就把西方極樂世界的...舍衛城中,有位婆羅門的妻子產下一名男嬰,不但容貌丑陋,身體還散發出濃濃的惡臭。雖然如此,婆羅門夫婦還是對他疼...
為什麼有些人做善事後很快就產生感應,甚至發生奇跡,而有些人卻毫無作用,根本沒有善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乃是...中國自古即有善惡因果報應的思想。如《易經》中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說。佛教傳入後,業的思想與此因果報應觀念結合...
當我們不好的念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就煩惱了。貪慾煩惱時,你壓制這個貪慾的念,到現在又碰上不順心的人,又來壓制嗔...
大千世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大千世界】是佛教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為火輪,再下為風輪,風輪之外便是虛空。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則為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鹼海,鹼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在鹼海四方有四大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為眷屬。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禪三天,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上篇:大千 | 下篇:大方廣佛華嚴經 |
謂皈依、歸命,或獻身信奉之意。源自梵語 namas(巴 namo,音譯南無);namas原謂屈身禮敬,其後演變為皈依、獻身等...
塵道
楞伽經(Lankavatara-sutra)
無生忍
緣有事無事煩惱
非可厭逆語
諸法剎那滅
甲冑嚴印明
觀行五品位
利益意樂
餓鬼
正見因緣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要獲取人心和敬仰需遵循以下法則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礙
智者的十大追求

極樂世界離開了這三苦
黎軍支證果償宿業

長遠心行善必獲善報
三世因果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