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空自相】 p0787 顯揚十五卷十頁云:云何自相?頌曰:若於此無有,及此餘所有;隨二種道理,說空相無二。論曰...行宗記·釋九十單提法:「木酒,謂草木釀者。」(戒疏記卷一五·六·一九)...(雜語)暫時請暇出寺者十五日以內再還來,謂之參暇。後世新依住某寺而雲參暇者失本義矣。...菩薩的通稱。士是事的意思,指成辦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大事業的人,如觀世音菩薩即叫做觀音大士。...指起妄念,心意馳放不定,譬如狂奔之馬,飛躍之猿。今多用以比喻一個人心思變動不定,與「三心二意」之義相近。 p1...(書名)陳真諦三藏所譯之俱舍釋論,對於唐玄奘三藏譯之俱舍論而稱為舊俱舍。...【成因】 p0664 瑜伽五卷八頁云: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成耶?答:所知、勝解、愛樂、為先;...【六處有二種業】 p0308 雜集論四卷十頁云:六處有二種業。一、攝諸有情自體圓滿。二、與觸作緣。攝諸有情體圓滿者...【颯秣建】 西域記云:唐言康國。(秣,音末)。...謂八支聖道。名為質直。所以者何。以八支聖道不迂不曲不回質直平坦一趣。佛弟子眾。於此中行。名質直行。...指禪院之方丈室(住持之居室)。乃因維摩居士之居室在毗耶離(毘舍離)城,故有此稱。 p3852...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裡,採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他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對淨土法門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特地去拜訪佛光禪師道:禪師!我念佛拜佛已經二十多年了,最近...問: 我以前顛倒生活規律,導致自己得了前列腺結石,按佛法說到底是前世因還是今世因,導致的果報呢?念咒能治療嗎...講完信、願、持名,佛陀為什麼又講今現在說法呢? 這個地方有一層意思:為了要簡別前面依報的極樂世界跟正報的阿彌...宋朝有一位禪師,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禪師。他當年在舒州太平寺任住持的時候,其師五祖法演曾謂之曰:住持此院,也...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話就能讓行者開悟? 惠空法師答: 這個很簡單,我常常講一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動物,裝點出一個繽紛美麗的世界,同時也各司天職,為維護地球的平衡作出貢獻。下面是一些珍貴...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文章指出,每天中午打個貓盹,是給健康充電的最好辦法。事實上,中國人自古講究睡子午覺,這...
唯識新舊二譯不同論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唯識新舊二譯不同論】民國二十年,當時的唯識學家梅光羲氏,撰有〈相宗新舊兩譯不同論〉一文,發表於海潮音月刊上,分析唯識論典新舊兩譯不同者八點,在當時引起頗大之迴響,太虛、守培二位法師各譔書後加以評論。梅氏所提不同的八點,要義如下:一、在真諦文中,謂定性二乘必由佛道而般涅槃;玄奘譯中,謂定性二乘永不回入大乘,即非由佛道而般涅槃,僅由彼二乘道而般涅槃。二、真諦譯之三無性論謂:一切諸法不出三性,一者分別性,二者依他性,三者真實性。分別性者,謂名言所顯諸法自性,即似塵識分;依他性者,謂依因緣顯法自性,即亂識分,依因內根緣內塵起故;真實性者,謂法如如,法者即是分別、依他兩性,如如者即是兩性無所有。而玄奘所譯之《顯揚論》則曰:三自性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諸法依因緣說所計自體,謂遍計所執;諸法依因緣所生自體,謂依他起;諸法真如義,是圓成實。此二者的不同之處,真諦謂分別性與依他性是空,唯真如實性是有。玄奘謂遍計所執是空,依他、圓成二性是有。三無性中的『生無性』義,真諦所譯謂『約依他性者,由生無性說名無性。』玄奘所譯謂『生無性謂依他起自性,由此自性緣力所生、非自然生故。』這二者的不同處,在真諦則謂依他不由自成,即是分別體無;在玄奘則謂依他非自然生,不謂其無。四、關於『唯識真如』之義,在真諦名真如為『庵摩羅識』;在玄奘則不名真如識,謂真如只是正智所緣之境。五、關於『能變識』方面,在真諦所譯,謂識有九種,色、心諸法皆是本識(阿賴耶識)之所變,而不說諸識皆是能變;而玄奘所譯則謂諸識皆是能變,故有所謂『三能變』——異熟能變、思量能變、了境能變。六、真諦譯《顯識論》,曰:『一切三界,但唯有識,何者是耶?三界有二種識,一者顯識,二者分別識。』此是以第八識為能變,前七識為能緣。玄奘譯《成唯識論》,謂:『諸心心所,若細分別,皆有四分。』此是以諸心及心所,皆有所緣的相分、及能緣的見分。七、真諦譯《轉識論》,以阿陀那為第七識;玄奘所譯,則以阿陀那是第八識的異名。八、地論宗的舊譯本,以第八識為淨識,攝論宗更於八識之外,立第九識;玄奘所譯則不立第九識,亦不以第八識為淨識。
上篇:唯識無境 | 下篇:唯識傳承 |
(譬喻)禪錄之著語。譬最初之一念根本無明,晝夜六時操此色身六根之一糸也,最初之一念者,粗念之分別,故謂之一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