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得求和命求。得求是眾生希求獲得快樂;命求是眾生希求獲得長命。...【三不善根】 指其體不善,能成為一切不善法之因的三種不善。即貪不善根、嗔不善根、癡不善根。為『三善根』的對稱...【五根三根相攝】 p0279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二頁云:問:五根、三根、為五攝三?三攝五耶?答:三攝五。非五攝三。不...(一)即指 (oj,唵)、(a,阿)、(hūj,吽)三種子,為密教用以安置於佛像三處之三種子。安像三昧儀軌經說明有關...(名數)一、道眾,出家修道業,受具足戒,十戒者。二、俗眾,在俗歸於法,受五戒八戒者。玄義釋簽一曰:道俗顒顒。...(地名)祇陀太子之樹林,略名祇樹。是太子供養佛者。祇陀林,祇洹林,祇洹飯那,祇哆槃那皆同。新稱誓多林。慧琳音...(物名)書佛天之像或陀羅尼,盛以囊,著之於身者。阿吒婆拘鬼神大將陀羅尼經曰:世尊此神咒,應付賢德有智善人,若...(術語)發起自己本有之真性也。楞嚴經九曰:一人發真。...密教修招魂作法時所結之印契。為延留臨死病人之魂魄於現身,以求延命而結之印契。其結印之法,據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界自相】 p0865 瑜伽三十一卷三頁云:又正尋思地為堅相,乃至風為輕動相,識為了別相,空界為虛空相遍滿色相...總願別願者: 一、總願 四弘誓是總願。 二、別願 如藥師之十二願。千手觀音之六願及十願。普賢之十願。彌...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修淨業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若有絲毫求來生心,便非真信切願,便與彌陀誓願間隔,不能感...快樂有很多層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樂」,是一種刺激、發泄以及官能的享受。例如,看美景以滿足眼睛的享受、聽音...我有一個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責,他為了顧全家庭裡的和諧,內心裡雖然波濤洶湧,可是表面上仍然非常平靜地完...歷史上的中國禪者,僧,我特欽佩慧能;俗,則是傅翕。這傅大士,有一偈,未出家時,便令我癡迷。 偈曰:空手把鋤頭...問: 有一位女居士,因為婚姻失敗,十分痛苦,不想活下去,決心要厭離娑婆,一心求往生,要求法師和居士們為她助念...週末,與父親一同去登山。我們走到了山腰,便坐在涼亭裡歇腳,悠閑愜意地欣賞著山間景色。 不遠處,一位跛腿的男人...相信了阿彌陀佛的名號的功德,他才會去執持啊!執就是執受;持就是不讓它失去,就是牢牢的抓牢。但這個執持就是專念...無論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諦為根本, 如佛經裡面講,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修行學佛必須了解人生是苦,假使沒...
智嚴(宋京師枳園寺)[《高僧傳》卷三]
【歷代名僧辭典】
釋智嚴。西涼州人。弱冠出家。便以精勤著名。納衣宴坐蔬食永歲。每以本域丘墟志欲博事名師廣求經誥。遂周流西國進到罽賓。入摩天陀羅精舍。從佛馱先比丘諮受禪法。漸深三年功逾十載。佛馱先見其禪思有緒。特深器異。彼諸道俗聞而嘆曰。秦地乃有求道沙門矣。始不輕秦類敬接遠人。時有佛馱跋陀羅比丘。亦是彼國禪匠。嚴乃要請東歸欲傳法中土。跋陀嘉其懇至。遂共東行。於是逾沙越險達自關中常依隨跋陀止長安大寺。頃之跋陀橫為秦僧所擯。嚴亦分散憩於山東精舍。坐禪誦經力精修學。晉義熙十三年。宋武帝西伐長安克捷旋旆。塗出山東。時始興公王恢從駕遊觀山川至嚴精舍。見其同止三僧各坐繩床禪思湛然。恢至良久不覺於是彈指。三人開眼俄而還閉。問不與言。恢心敬其奇訪諸耆老。皆云。此三僧隱居求志高潔法師也。恢即啟宋武帝延請還都。莫肯行者。既屢請懇至。二人推嚴隨行。恢懷道素篤禮事甚殷。還都即住始興寺。嚴性愛虛靖志避喧塵。恢乃為於東郊之際更起精舍。即枳園寺也。嚴前於西域所得梵本眾經未及譯寫。到元嘉四年。乃共沙門寶雲譯出普曜廣博嚴淨四天王等。嚴在寺不受別請。常分衛自資。道化所被幽顯咸服。有見鬼者雲。見西州太社間鬼相語。嚴公至當避易。此人未之解。俄而嚴至。聊問姓字果稱智嚴。默而識之密加禮異。儀同蘭陵蕭思話婦劉氏疾病。恆見鬼來吁可駭畏。時迎嚴說法。嚴始到外堂。劉氏便見群鬼迸散。嚴既進為夫人說經。疾以之瘳。因稟五戒。一門宗奉。嚴清素寡慾隨受隨施。少而遊方無所滯著。稟性沖退不自陳敘。故雖多美行世無得而盡傳。嚴昔未出家時。嘗受五戒有所虧犯。後入道受具足。常疑不得戒。每以為懼。積年禪觀而不能自了。遂更泛海重到天竺諮諸明達。值羅漢比丘具以事問羅漢。不敢判決。乃為嚴入定往兜率宮諮彌勒。彌勒答雲。得戒。嚴大喜。於是步歸至罽賓。無疾而化。時年七十八。彼國法凡聖燒身各處。嚴雖戒操高明。而實行未辦。始移尸向凡僧墓地。而尸重不起。改向聖墓則飄然自輕。嚴弟子智羽智遠。故從西來報此征瑞。俱還外國。以此推嚴信是得道人也。但未知果向中間若深淺耳。
上篇:浮陀跋摩(宋河西)[《高僧傳》卷三] | 下篇:寶雲(宋六合山)[《高僧傳》卷三] |
【遍知苦智有十八種】 p1242 顯揚十五卷九頁云:復次於一切苦、能遍了知,當知有十八種。何等是耶?頌曰:信解、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