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子題:法分三位、心念分三、對首分三、羯磨分三、事有三種、僧有三位、界分二種、作法界分三、大界分三、小界分三 ...(譬喻)以正法之滋味長養弟子之法身,猶如母乳之於幼兒也。涅槃經曰:飲我法乳,長養法身。...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者。云何未生善法?謂未來四靜慮三無色。及餘隨一種類出家遠離所生善法。云何為令未生善法生故...(術語)言唯有內心,心外無境也。楞伽經唯識論曰:唯識無境界,以無塵妄見。秘藏寶鑰上曰:幻影觀心,唯識遮境。...Shijiamoun 佛教創始人。本名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答摩(瞿曇)。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具分攝者,謂所有法蘊界處所攝,能攝全分,如苦蘊攝五取蘊,欲界攝十八界,無想有情處攝十處除香味,由此道理於餘經...禪林用語。一聲震動天地之雷鳴能興起清涼風;引申由於得悟,則一切煩惱消除殆盡。碧岩錄第四十九則(大四八·一八五...(真言)即娜謨薩縛怛他檗多,嚩盧枳帝,唵,二婆囉三婆囉吽二十字也。銷釋金剛科儀會要註解二曰:行人念此真言三遍...(術語)一作幖幟。標者表也,又旌旗也,標幟者,彰表之義。真言之法,以身印器具等彰表如來內證之德。大日經五曰:...【離相】 p1424 雜集論八卷十七頁云:何故名離相?常利益事故。不復退還,最極安隱,如其次第,名常利益,安隱利益...【如來是利益語者】 p0580 瑜伽八十八卷五頁云:又復如來名利益語者,謂諸世間有盲冥者,自於世法不能了知;如...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長者...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有一些人雖然學佛很久,但是時常都還強調自己的個性是怎樣,自己一向都習慣怎樣怎樣,都不習慣如何如何。 什麼叫做...所謂佛事是學佛之事,弘揚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課誦、聞法、講經、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羅蜜,都是佛...八個大地獄。地獄大約分為三大類,即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在根本地獄中,又分為縱橫兩大類,縱的有八大地...《佛說金剛心總持論》: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外道六師? 世尊曰:如來滅後,多有波旬(魔道子孫)入我法中,住我寺...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淨行品》偈頌第六部分乞食道行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講的是,菩薩在乞食途中是如何發願的,包...現在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讓你學知識技能,把人生最好的光景用在非常枝葉的問題上。很多父母為他的子女花很多錢...問: 如果說身口意念佛號,但都不能打住妄想,這樣帶有妄想的佛號,是否也算在積集求生淨土的資糧? 淨界法師答: ...每一個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識--了別,每一個人的生命的色心的活動狀態,不會完全一樣,這...
竺僧度(晉東莞)[《高僧傳》卷四]
【歷代名僧辭典】
竺僧度。姓王。名晞。字玄宗。東莞人也。雖少出孔微。而天姿秀髮。至年十六神情爽拔卓爾異人。性度溫和鄉鄰所羨。時獨與母居。孝事盡禮。求同郡楊德慎女。亦乃衣冠。家人女字苕華。容貌端正又善墳籍。與度同年。求婚之日即相許焉。未及成禮。苕華母亡。頃之苕華父又亡。庶母亦卒。度遂睹世代無常。忽然感悟。乃舍俗出家。改名僧度。跡抗塵表避地遊學。苕華服畢自惟三從之義無獨立之道。乃與度書。謂髮膚不可傷毀。宗祀不可頓廢。令其顧世教。改遠志曜翹爍之姿於盛明之世。遠休祖考之靈。近慰人神之願。並贈詩五首。其一篇曰。大道自無窮。天地長且久。巨石故叵消。芥子亦難數。人生一世間。飄忽若過牖。榮華豈不茂。日夕就雕朽。川上有餘吟。日斜思鼓缶。清音可娛耳。滋味可適口羅紈可飾軀。華冠可曜首。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不道妾區區。但令君恤後。度答書曰。夫事君以治一國。未若弘道以濟萬邦。安親以成一家。未若弘道以濟三界。髮膚不毀俗中之近言耳。但吾德不及遠。未能兼被。以此為愧。然積簣成山。亦冀從微之著也。且披袈裟振錫杖。飲清流詠波若。雖公王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聲暐曄之色。不與易也。若能懸契則同期於泥洹矣。且人心各異。有若其面。卿之不樂道。猶我之不慕俗矣楊氏長別離矣。萬世因緣於今絕矣。歲聿雲暮時不我與。學道者當以日損為志。處世者當以及時為務。卿年德並茂。宜速有所慕。莫以道士經心而坐失盛年也。又報詩五篇。其一首曰。機運無停住。倏忽歲時過。巨石會當竭。芥子豈雲多。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不聞榮啟期。皓首發清歌。布衣可暖身。誰論飾綾羅。今世雖云樂。當奈後生何。罪福良由己。寧雲己恤他。度既志懷匪石不可回轉。苕華感悟亦起深信。度於是專精佛法。披味群經著毗曇旨歸亦行於世。後不知所終。時河內又有竺慧超者。亦行解兼著。與高士雁門周續之友善。注勝鬘經焉。
上篇:竺法義(晉始寧山)[《高僧傳》卷四] | 下篇:道安(晉長安五級寺)[《高僧傳》卷五] |
【陀羅】 此雲持,名雙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