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名數)天台宗之所奉者。佛祖統紀七所定。高祖龍樹菩薩、二祖北齊之慧文、三祖南嶽之慧思、四祖天台之智顗、五祖章...(雜語)事事欺誑之狡猾人也。...【擾惱】 p1421 法蘊足論八卷十七頁云:云何擾惱?謂心擾惱,已擾惱,當擾惱,擾惱性,擾惱類,總名擾惱。...謂以橋樑之受人踐踏,比喻謙恭卑下而忍受他人之侮慢。注維摩詰經卷七(大三八·三九一上):「示行憍慢,而於眾生,...【無父無母】 p1059 瑜伽七卷十頁云:又見母命終時,生而為女。女命終已;還作其母。父終為子,子還作父。彼見父母...指東晉竺道生所立「四輪」之說。輪有摧滅之義,能摧滅眾生惑業而超出三界。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六所舉,四輪為:(...謂依出家遠離所生善法。所起勤精進。勇健勢猛。熾盛難制。勵意不息。是名精進根。復次學精進無學精進。及一切非學非...受持八戒的女居士。...(術語)大日如來之自性身會從心流出之諸內眷屬為三世常自受法樂,說兩部之大經,名為自性會。此會場,因人之實機,...淨土宗自往生彌陀淨土之行體相狀,二分為如下四種:(一)念佛往生與諸行往生。(1)念佛往生者,謂由彌陀大悲願力之回...亦名:遮事雜相、輕遮雜相 子題:遮事眼根二十三、遮事耳根有一、遮事舌根有二、遮事身根九十七、遮事發毛有六、遮...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陞官、發財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這些都是人的命裡面所固有的,都直接牽涉到因與果的關係。佛說,所有一切...問: 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學書局出版的《念佛真實義》等幾本書,作者是台灣覺雲居士。上網一查,乃知是蕭...我們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不同的社會大環境下,要採取不同的方式。15 歲的孩子已經有...諸位法師、諸位新戒子: 大家阿彌陀佛!這一次三壇大戒的因緣非常殊勝!大師慈悲,特別為我們佛教的下一代舉辦...我常講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首先要有信仰。一個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誠的信仰。信仰是自己的事,不是做給人看的。要...在唯識學的相續,它提出兩塊:一個是雜染的相續;一個是清淨的相續。當然我們從修行角度:先破妄,再顯真;先斷惡,...大家看到本煥也不打香板,也不站著講話,要坐著講話,這個是什麼?這個叫老苦。過去不是這樣。過去從49年開始當方丈...在本經當中,結集經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這些大弟子們通稱叫做長老。這個長老是貫穿下面十六個弟子。...
曇鸞(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續高僧傳》卷六]
【歷代名僧辭典】
釋曇鸞。或為巒。未詳其氏。雁門人。家近五台山。神跡靈怪逸於民聽。時未志學。便往尋焉備覿遺蹤。心神歡悅便即出家。內外經籍具陶文理。而於四論佛性彌所窮研。讀大集經。恨其詞義深密難以開悟。因而註解。文言過半便感氣疾。權停筆功周行醫療。行至汾川秦陵故墟。入城東門上望青宵。忽見天門洞開。六欲階位上下重複歷然齊睹。由斯疾愈。欲繼前作。顧而言曰。命惟危脆不定其常。本草諸經具明正治。長年神仙往往間出。心願所指修習斯法。果克既已方崇佛教不亦善乎。承江南陶隱居者方術所歸。廣博弘贍海內宗重。遂往從之。既達梁朝。時大通中也。乃通名雲。北國虜僧曇鸞故來奉謁。時所司疑為細作。推勘無有異詞。以事奏聞。帝曰斯非覘國者。可引入重雲殿。仍從千迷道。帝先於殿隅卻坐繩床。衣以袈裟覆以納帽。鸞至殿前顧望無承對者。見有施張高座上安幾拂正在殿中傍無餘座。徑往升之豎佛性義。三命帝曰。大檀越。佛性義深。略已標敘。有疑賜問。帝卻納帽便以數關往覆。因曰。今日向晚明須相見。鸞從座下仍前直出。詰曲重沓二十餘門。一無錯誤。帝極嘆訝曰。此千迷道。從來舊侍往還疑阻。如何一度遂乃無迷。明旦引入太極殿。帝降階禮接。問所由來。鸞曰。欲學佛法限年命促減。故來遠造陶隱居求諸仙術。帝曰。此傲世遁隱者。比屢征不就任往造之。鸞尋致書通問。陶乃答曰。去月耳聞音聲。茲辰眼受文字。將由頂禮歲積。故使應真來儀。正爾整拂藤蒲具陳花水。端襟斂思佇耹警錫也。及屆山所接對欣然。便以仙經十卷。用酬遠意。還至浙江。有鮑郎子神者。一鼓湧浪七日便止。正值波初無由得度。鸞便往廟所以情祈告。必如所請當為起廟。須臾神即見形。狀如二十。來告鸞曰。若欲度者明旦當得。願不食言。及至明晨濤猶鼓怒。才入船裡帖然安靜。依期達帝具述由緣。有敕為江神更起靈廟。因即辭還魏境。欲往名山依方修治。行至洛下。逢中國三藏菩提留支。鸞往啟曰。佛法中頗有長生不死法勝此土仙經者乎。留支唾地曰。是何言歟。非相比也。此方何處有長生法。縱得長年少時不死。終更輪迴三有耳。即以觀經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當得解脫生死。鸞尋頂受。所齎仙方並火焚之。自行化他流靡弘廣。魏主重之號為神鸞焉。下敕令住并州大寺。晚復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時往介山之陰。聚徒蒸業。今號鸞公岩是也。以魏興和四年。因疾卒於平遙山寺。春秋六十有七。臨至終日。幡花幢蓋高映院宇。香氣[火*蓬]勃音聲繁鬧。預登寺者並同矚之。以事上聞。敕乃葬於汾西泰陵文谷。營建[土*尃]塔並為立碑。今並存焉。然鸞神宇高遠機變無方。言晤不思動與事會。調心練氣對病識緣。名滿魏都。用為方軌。因出調氣論。又著作王邵。隨文注之。又撰禮淨土十二偈。續龍樹偈後。又撰安樂集兩卷等。廣流於世。仍自號為有魏玄簡大士雲。
上篇:慧約(梁國師草堂寺智者)[《續高僧傳》卷六] | 下篇:慧韶(梁蜀郡龍淵寺)[《續高僧傳》卷六] |
【有災橫】 p0541 瑜伽五卷三頁云:有災橫者:謂老病死所依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