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人名)是六群比丘中第一惡者。於生生中與摩羅子常為怨惡。...【癡行補特伽羅】 p1440 瑜伽二十一卷十四頁云:云何癡行補特伽羅?謂有如是補特伽羅、於所知事所緣境界、有猛利癡...(一)梵名 Vairocana。為佛之報身或法身。又作毗盧遮那、盧舍那、流舍那、淨滿。各宗說法不一。如華嚴宗以盧舍那乃毗...【遍計所起色】 p1124 雜集論一卷八頁云:遍計所起色者:謂影像色。...(一)為「死靈」之對稱。指生者之神識。 (二)據蒙古源流卷一載,從禪天一神變幻降世起,漸漸繁衍,依次而成色界十七...復次依滅諦辯無生等名義差別,與苦諦相義相違故,苦諦相者於彼彼處有情類中相續而生,為翻彼相。是故問言,何故此滅...道是化道,教化他人的意思,觀是空觀,即觀察萬法性空的道理。自己安住於空的道理,而又向他人勸說教化,叫做道觀雙...(術語)教意所趣謂之旨歸。法華玄義八上曰:體者一部之旨歸,眾義之都會也。同止觀二曰:旨歸者文旨所歸也,如水流...即有漏與無漏。漏者,煩惱之意。(一)有煩惱之法,或為增長煩惱緣之法,稱為有漏。(二)離煩惱之清淨法,或不為增長他...亦名:慈心造罪 子題:知事比丘互用三寶物並波羅夷、互用三寶物並波羅夷、愚癡波羅夷、塔上拔草罪福俱得、犯性戒具...全一卷。全稱汝州首山念和尚語錄。又作首山念和尚語錄。宋代僧首山省念撰,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刊行。收於卍...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法界,是世界的別稱;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稱呼,法界是無限的稱呼。因為眼所見的,有形的東西叫做法,意所緣的無形...【云何懺悔業障。經言犯一吉羅,如四天王壽五百歲墮泥犁中。吉羅小罪,尚獲此報,何況重罪,其報難言。今我等日用之...大藏經裡面有段故事:在一個深山裡面,有七個人志同道合,發願修行,他們認為人生險惡,人在世間幾十年時間,生命不...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間五欲六塵的那個心止息了,隔斷塵緣了,因為那都是夢幻泡影的、輪迴的內容。這就是狂心頓歇,歇...諸位想想看,你為什麼到淨土去,不是去享受快樂的。你看《阿彌陀經》前半段,用快樂來引導你,七寶池、八功德水。但...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樂、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靈決定,由心靈的修煉程度決定。要想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恆久的快樂,...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以愛慾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禪定...佛陀把五陰的相貌講出來,讓我們提高警覺。五陰的真實相是什麼?你清楚了,你就不容易被五陰的魔境所轉。 真本無陰...
道判(隋終南山龍池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歷代名僧辭典】
釋道判。姓郭氏。曹州承氏人也。三歲喪親十五遊學。般涉史籍略綜儒道。十九發心出家。投於外兄而剃落焉。具戒已後歷求善友。深厭俗累絕心再往。每閱像教東傳。慨面不睹靈跡。委根歸葉未之或聞。遂勇心佛境誓尚瞻敬。以齊幹明元年。結伴二十一人。發趾鄴都將經周塞。關邏嚴設又照月光。踟躕迴互義無逾越。忽值雲奔月隱。乘暗度棧。遇逢遊兵。特蒙釋放。以周保定二年達於京邑。武帝賞接崇重。仍令於大乘寺厚供享之。經逾兩載。上表乞循先志。又蒙開許。敕給國書並資行調。西度砂磧千五百里。四顧茫然絕無水草。乘饑急行。止經七夕便至高昌國。是小蕃附庸突厥。又請國書。至西面可汗所(此雲天子治也)彼土不識眾僧。將欲加害。增人防衛不給糧食。又不許出拾掇薪菜。但令餓死。有周國使人諫雲。此佛弟子也。本國天子大臣敬重供養。所行之處能令羊馬孳多。可汗歡喜。日給羊四口以充恆食。判等放之而自煮菜進啖。既見不殺眾生不食酒肉所行既殊。不令西過。乃給其馬乘遣人送還。達於長安住幹宗寺。判以先在窮險無人造食。遂舍具戒今返京室。後乃更受之停止五年。逢靜藹法師。諮詢道務。慧業沖邃淹歷五週朝夕聞問。方登階漸。會武帝滅法。與藹西奔於太白山。同侶二十六人。逃難岩居不忘講授。中百四論日夜研尋恂恂奉誨。雖有國誅靡顧其死。東引尋山岠於華岳。凡所游遁者望日參焉。遂離考山室二十餘所。依承藹德。為入室之元宗。始末一十五年。隨逐不舍。後藹舍身窮谷用陳護法。判含酸茹毒奉接遺骸。建塔樹銘勒於岩壁。天元嗣歷尋改邪風。創立百二十人為菩薩僧。判當其數。初住陟岵寺。大隋受命廣開佛法。改為大興善焉。判道穆僧徒歷總綱任。部攝彛倫有光先范。開皇之肇。於終南山交谷東嶺。池號野豬。迥出雲端俯臨原陸。躬自案行可為棲心之場也。結草為庵集眾說法。開皇七年。敕遣度支侍郎李世師。將天竺監工。就造院舍常擬供奉。知判道業修曠。給額為龍池寺焉。大將軍雲定興。以為檀越。四事供給無爽二時。侍郎獨孤機。餐奉音猷於宅後園別立齋宇。請來棲息。終日將事稟其法戒。薛國公及夫人鄭氏。夙奉清訓年別至此。諮承戒誥決通疑議。以大業十一年五月四日平旦卒於山寺。春秋八十有四。初判釋蒙啟法性狎林泉。少欲無競樂居儉攝。行慈濟乏偏所留心。履苦登危彌其本意。故每至粟麥二熟。行乞貯之至厚。雪彌山則遺諸飛走。所以山侶遊僧。蒙其獎濟者殷矣。又食不擇味生無患苦。僧事鞅掌身先令之。而弘道終朝虔虔無怠。雖暫游世恆歸山室。斯亦岩岫之學觀矣。
上篇:慧覺(隋江都慧日道場)[《續高僧傳》卷十二] | 下篇:淨業(隋終南山悟真寺)[《續高僧傳》卷十二] |
【有覆無記】 p0546 成唯識論五卷一頁云:障礙聖道,隱蔽自心,說名有覆。非善不善;故名無記。 二解 集論...